微型塑料颗粒——其尺寸可达人类头发丝的数千分之一——可能正在损害我们的大脑功能,并加剧全球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增长。
这项发现来自都柏林三一学院(TCD)生物化学副教授加文·达菲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由本科生德文·塞沃德提出研究构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塑料》。数据显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患者数量在1990年至2019年间激增约148%,虽然这主要归因于人口老龄化与遗传因素,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污染正在发挥影响作用。
"塑料制品仅存在了六七十年,但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的显著上升无法单用基因或人口增长解释。"达菲教授表示。
该研究聚焦"纳米级"塑料颗粒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通过实验室大鼠脑组织实验发现,暴露于纳米塑料环境中会显著抑制线粒体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能力。线粒体是细胞内负责能量供应的重要细胞器,成年人体约含有7公斤线粒体。当其功能受损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存在密切关联。
"我们发现其效应强度远超预期,"达菲教授强调,"纳米塑料似乎直接作用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这是能量生成的核心环节。"这种新发现的纳米塑料诱发神经毒性机制,可能解释近数十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上升的原因。
纳米塑料广泛存在于河流、海水和空气中。人们在城市骑行、食用塑料包装食品或饮用瓶装水时都会接触这类物质,微波食品的塑料容器加热过程更会加剧暴露风险。"我强烈建议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达菲教授指出。虽然欧盟正在推进减少食品包装塑料使用的法规,但研究者认为还需更严格措施。
后续研究将重点分析不同类型纳米塑料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我们需要确认哪些类型最具危害性,并研究脑部防护机制,"达菲教授补充道,"现阶段控制暴露风险是关键策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