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退休来临,人们常认为这意味着结束数十年的辛劳后终于可以安享生活。但最新研究显示,这个时期更需确保拥有强烈的生活目标感。这一生活方式要素对晚年认知健康至关重要。
发表于《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表明,生活目标感与痴呆风险降低存在明确关联。研究人员追踪了13,000名45岁以上成年人15年,通过定期认知评估和生活状态问卷发现:自述目标感较强的人群患认知障碍(包括痴呆)的风险降低28%。这种保护效应在排除教育水平、抑郁症状及APOE4基因携带等变量后依然显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教授Aliza Wingo指出:"这项发现为痴呆防护提供了新的有力依据。"圣莫尼卡普罗维登斯圣约翰医疗中心神经科医生Clifford Segil补充解释,生活目标感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目标感驱动社交活动参与、新知学习和脑力锻炼,同时降低孤独感风险(已知孤独感可使痴呆风险增加30%)。
研究人员建议:
- 维系人际关系:照顾家人、陪伴孙辈或协助亲友
- 持续工作或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公益项目
- 信仰活动:加入宗教团体或进行精神修行
- 设立个人目标:培养新技能、发展业余爱好
- 利他行为:从事慈善活动和公益实践
Wingo教授建议从50岁起实践这些生活方式,但强调任何年龄开始都有益处。Segil医生特别指出,晚年尝试全新事物对大脑健康更具促进作用。
研究团队强调,虽然生活目标感不是预防痴呆的唯一因素,但它是可自主掌控的重要防护手段,与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其他防护措施形成互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