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洞穴微生物中汲取智慧
汤普森河大学微生物学教授纳瓦拉特·切普坦(Naowarat Cheeptham)致力于破解"所有细菌都是有害"的认知误区。这位洞穴微生物群研究领域的专家,通过研究洞穴微生物寻找开发新型药物的可能性。
切普坦教授指出,已知的细菌中仅有少数具有致病性:"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或中性,与我们共生。据估算,正常成年人体内和体表携带的微生物重量可达三到四磅。"
洞穴微生物宝库
切普坦教授培训洞穴探险者进行野外采样,将样本带回实验室后,团队会分离数千种细菌,用医院获取的"有害细菌"进行对抗性测试。2017年对奇利瓦克地区铁幕洞(Iron Curtain Cave)的研究中,发现某些菌种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这类细菌从发现到通过FDA认证成为药物,预计需要10-25年,但目前缺乏药物研发资金支持。"教授解释道。值得注意的是,同洞穴石笋样本中发现的钙化菌,在实验室成功实现了碳酸钙沉淀,这为"生物混凝土"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战胜蝙蝠白鼻症
十年来,该实验室与麦克马斯特大学及BC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研究蝙蝠白鼻综合征。这种真菌感染自2006年纽约州首次发现后,已造成北美蝙蝠种群大规模死亡。研究团队通过分离健康蝙蝠翅膀上的菌种,研发出可抑制感染的"益生菌鸡尾酒",已在BC省和华盛顿州开展实地试验,近期扩展到阿尔伯塔省、曼尼托巴省和萨斯喀彻温省。
"当项目从研究转向应用时,我们主动退出了。作为教授,我更关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非执行既定流程。"切普坦教授强调。
BC省下水道新发现
当学生提出寻找洞穴之外的新型抗耐药菌材料时,团队转向污水研究。"人们向污水系统排放各种物质,这里反而是发现顽强微生物的理想场所。"研究人员在坎卢普斯、基洛纳、彭蒂克顿等BC省内地城市采集废水样本,成功分离出可对抗多重耐药菌株大肠杆菌的噬菌体。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撰写相关论文,预计将提交至同行评审期刊发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