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萨尔克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儿童肠道菌群动态变化与生长不良存在显著关联,这为开发基于肠道菌群的营养不良诊断工具提供了新思路。
马拉维是全球儿童发育迟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35%)。研究人员对8名马拉维幼儿进行为期11个月的跟踪研究,通过纵向采集粪便样本建立首个儿童营养不良微生物基因组目录。该目录包含986个完整微生物基因组,其中数十种为首次发现,其数据量是短读长测序技术的50倍。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基因组稳定性与儿童生长状况密切相关。随着长度年龄分数(LAZ)变化监测,菌群稳定性高的儿童生长状况良好,而菌群不稳定的儿童普遍存在生长迟缓现象。特别是双歧杆菌属、巨球形菌属、粪杆菌属和普氏菌属四个属的基因差异最为显著。
该团队开发的长读长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突破传统局限,使微生物基因组组装效率提升10-20倍。这种新型工作流程不仅可应用于公共卫生监测,还可拓展到农业微生物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研究通讯作者Todd Michael指出,这种技术突破使得实时监测传染病、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可能。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Mark Manary强调,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微生物基因组不稳定与儿童生长迟缓的直接关联。通过测量肠道菌群遗传多样性,可有效评估肠道健康状况,这对全球1.5亿受营养不良影响的儿童具有重大意义。
该研究获得NOMIS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资助,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杂志(DOI:10.1016/j.cell.2025.08.020)。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