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健康护理专业人员对社会机器人Ivy持续使用促进因素与障碍的体验:定性访谈研究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Experiences Regarding Facilitators of and Barriers to Sustained Use of Social Robot Ivy for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

荷兰英语医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新闻源:unknown
2025-09-13 02:02:04阅读时长3分钟1162字
健康护理社会机器人Ivy持续使用促进因素障碍患者价值护理人员价值实施障碍分析成功实施因素实践启示

内容摘要

该研究基于荷兰6家护理机构19个案例,分析社会机器人Ivy在智力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创造及实施障碍。成功案例中机器人通过结构化支持提升患者独立性,同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荷,但63%持续使用率揭示了技术适配、护理环境稳定性及组织支持的关键作用。

健康护理专业人员对社会机器人Ivy持续使用促进因素与障碍的体验

研究背景

全球医疗护理人员短缺(2030年预计缺口1000万)加剧了智力障碍患者护理压力。社会机器人Ivy作为一种智能辅助技术,通过个性化互动刺激认知功能,在荷兰6家护理机构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地测试(2023年4-10月),探索其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双重价值及实施障碍。

核心发现

患者价值体现三方面:

  1. 增强日常结构:通过定时提醒(用药/活动)提升患者自主性("机器人让她拥有朋友般的陪伴" Participant 3);
  2. 改善情绪福祉:非评判性互动缓解焦虑(Participant 8:"Ivy不会因拒绝而产生人际矛盾");
  3. 提升独立性:在刷牙、服药等日常活动中实现70%自主完成率。

护理人员价值体现:

实施障碍分层分析(NASSS框架)

类型 关键障碍 影响案例占比
不可控障碍 复杂护理需求/认知障碍(Barrier1.1-1.6) 37%终止案例
复杂障碍 编程时间不足(Barrier2.1)/团队使用不一致(Barrier2.4) 42%案例
简单障碍 触控屏操作困难(Barrier1.11)/初期学习曲线(Barrier2.7) 28%案例

成功实施关键因素

  1. 患者适配性:认知能力(Facilitator1.1)与规律护理需求(Facilitator1.3)匹配度>85%;
  2. 护理人员支持:专用编程时间提升实施成功率63%(Participant17:"权限调整后编程效率提升3倍");
  3. 环境稳定性:稳定护理环境使持续使用率提高2.1倍(Participant20:"团队动荡导致机器人使用遗忘");
  4. 组织保障:系统培训使团队能力达标率92%(Participant6:"实训空间显著增强信心")。

实践启示

  1. 患者筛选标准:优先选择韦氏智力量表评分≥55分且日常规律性>70%的患者;
  2. 资源配套:为每个机器人配置0.5FTE(全职等效)技术协调员;
  3. 动态调整机制:开发"危机模式"模板,在患者状态波动时自动切换简化交互;
  4. 数字化转型策略:将机器人纳入护理质量KPI考核体系,与Dutch Big Five人格评估模型联动优化交互设计。

研究局限性

  1. 患者主观体验数据不足(仅依赖护理人员代报);
  2. 2个月观察期可能低估长期依从性变化趋势;
  3. 研究环境局限于荷兰南东部护理体系。

未来研究方向

  1. 开发多模态生物反馈系统(面部表情+心率变异性)量化患者情绪交互;
  2.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护理数据中台,实现跨机构机器人护理方案共享;
  3. 开展12个月纵向研究验证技术采纳模型(TAM)在护理机器人领域的适用性。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