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氟嘧啶类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是非转移性结直肠癌辅助治疗的核心方案。虽然已知其存在急性心脏毒性,但对冠状动脉健康的长期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接受氟嘧啶类治疗的结直肠癌幸存者在治疗结束后多年是否表现出更高的冠状动脉疾病负担。
方法 在这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中,纳入接受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辅助治疗5-7年的结直肠癌幸存者(化疗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各45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系统评估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参数及侵入性血管造影数据。主要终点为存在显著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解剖分布特征。
结果 尽管化疗组心绞痛症状更少,但其近端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 vs 2%,P=0.004),近端右冠状动脉病变率亦存在显著差异(13% vs 0%,P=0.026)。总体来看,44%的化疗组患者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P=0.006),且化疗组平均植入支架数量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化疗组还表现出LDL胆固醇升高、肝转氨酶异常及血液学指标异常,提示存在长期代谢和血管应激。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射血分数显著差异,但化疗组左心室几何构型发生改变。
结论 接受氟嘧啶类化疗的结直肠癌幸存者表现出显著升高的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负担,特别是在预后意义重大的近端血管段。这些发现揭示了癌症幸存者群体中存在的隐性心血管风险,并支持在该人群中实施前瞻性心脏监测策略的必要性。
竞争利益声明
作者声明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资金声明
D.A.获得惠康信托基金(221604/Z/20/Z)和巴茨慈善基金会(G-002145)资助。
作者声明
研究方案已通过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图兹拉大学临床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02-09/2-40/24),所有研究方法均遵循该机构指南规范。已获得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且研究数据匿名化处理符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标准。
数据可用性
本研究数据全部包含在论文正文中。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