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精神疾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寿命缩短密切相关

Mental Illness Linked to Higher Heart Disease Risk and Shorter Lives - Milwaukee Courier Weekly Newspaper

美国英语健康
新闻源:unknown
2025-09-08 15:10:03阅读时长2分钟856字
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健康风险寿命缩短双向作用机制医疗资源错配复合风险网络整合诊疗体系运动干预全球健康战略

内容摘要

最新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欧洲)》的综合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患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平均寿命减少10-20年。研究揭示两者存在双向影响机制,强调需建立身心整合医疗体系,通过运动干预、跨学科诊疗等方式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同时呼吁解决少数族裔精神健康服务可及性问题。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欧洲)》的综合研究首次明确揭示了精神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直接关联。由埃默里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和利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焦虑症患者,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显著升高,平均寿命减少10至20年,主要死亡原因与心脏病相关。

双向作用机制

研究显示两者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后的应激反应可能诱发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本身又会加速心血管系统的恶化。数据显示,抑郁症使心血管风险增加72%,精神分裂症达95%,双相情感障碍57%,创伤后应激障碍61%,焦虑症41%。研究强调"压力、焦虑和抑郁对心脏的影响应被视为与生理因素同等重要",建议临床医生主动开展相关健康宣导。

医疗资源错配现状

尽管全球四分之一人口一生中会经历精神健康问题,但多数患者未获得有效治疗。研究引用的2023年美国调查显示,超半数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少数族裔群体接受治疗的比例更低。报告指出,精神疾病患者虽与医疗系统接触频繁,但躯体检查频次、心血管筛查率和治疗覆盖率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

复合风险网络

研究团队识别出多重交叠的风险驱动因素:贫困、创伤经历、社会劣势、物质滥用以及医疗可及性差等社会决定因素,叠加吸烟、饮食失调、运动不足和睡眠紊乱等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压力应激系统失调、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生物学机制,共同加速心血管系统的衰退。

突破治疗孤岛

研究呼吁医疗体系必须打破身心二元分割的固有模式。建议建立涵盖精神卫生、心血管疾病和行为健康等多学科的整合诊疗体系,特别要关注患者的住房保障、就业稳定等社会需求。运动干预被证实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改善抑郁症状的效果可与药物或心理治疗相当,瑜伽、正念疗法等身心调节方法也展现出应用前景。

全球健康战略

研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全球心血管疾病减负目标的实现,必须解决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不平等问题。这不仅关乎全球健康目标达成,更是保障精神障碍人群健康权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举措,需要推动医疗保障政策扩容、增加社会支持投资,并将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心血管临床研究体系。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