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理生理学
1.1. 心肌缺血
1.1.1. 血栓形成
1.1.2. 栓塞
1.1.3. 血管痉挛
2. 协作诊疗
2.1. 快速诊断
2.2. 保护心肌组织
2.2.1. 再灌注治疗
2.2.1.1. 溶栓疗法
2.2.1.1.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2.2.1.1.2. 链激酶
2.2.1.1.3. 瑞替普酶(Retavase)
2.2.1.2. 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2.3. 药物治疗
2.3.1. 硝酸酯类药物
2.3.2. β受体阻滞剂
2.3.3. 全身抗凝治疗
2.3.3.1. 皮下或静脉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2.3.4. 抗血小板治疗
2.3.4.1. 阿司匹林
2.3.5. 钙通道阻滞剂
2.3.6. 吗啡
2.4. 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护理要点
3.1. 心电监护
3.1.1. 室性早搏
3.1.2. 室性心动过速
3.1.3. 心室颤动
3.2. 氧疗
3.3. 静脉通路管理
3.4. 生命体征及出入量监测
3.5. 药物应用
3.5.1. 吗啡
3.5.2. 阿司匹林(ASA)
3.5.3. 溶栓药物
3.5.3.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3.5.3.2. 链激酶(Strepto)
3.5.4. 肝素
3.5.5. 硝酸酯类
3.5.6. 抗心律失常药
3.6. 疼痛评估与缓解
3.6.1. 硝酸甘油
3.6.2. 吗啡
3.6.3. 辅助供氧
3.7. 焦虑管理
4. 其他
5. 临床表现
5.1. 胸痛
5.2. 呼吸困难
5.3. 乏力
5.4. 虚弱
5.5. 恶心与呕吐
5.6. 面色苍白及大汗
6. 诊断方法
6.1. 心电图(ECG)
6.2. 血清心肌标志物
6.2.1.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6.2.2. 肌钙蛋白
6.3. 冠状动脉造影
6.4. 运动负荷试验
6.5. 超声心动图
7. 护理诊断
7.1. 急性疼痛
7.2. 组织灌注无效
7.3. 焦虑
7.4. 活动无耐力
7.5. 治疗方案管理无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