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慢性伤口(如糖尿病溃疡、压力性溃疡和烧伤)因抗生素耐药性感染增加和愈合过程受损成为全球医疗负担。传统抗生素疗效下降,而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组成部分的抗菌肽(AMPs)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
目的
本综述分析了34种具有双重抗菌和伤口愈合特性的强效AMPs,重点阐述其作用机制、疗效及临床潜力。
结果
AMPs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功能:
- 膜穿孔:如Magainin 2、Myxidin、Lucifensin通过形成孔隙破坏微生物膜
- 细胞壁抑制:如Nisin、Plectasin抑制细胞壁合成
- 胞内干扰:如PR-39通过抑制DNA复制干扰微生物增殖
这些肽类靶向多重耐药菌株:
- Temporin A、Indolicidin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Esculentin-1a、Cathelicidin-DM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
除直接杀菌作用外,AMPs通过以下机制促进伤口愈合:
- 促血管生成:LL-37、Epinecidin-1
- 角质形成细胞增殖:Temporin A、hBD-2
- 胶原合成:LL-37、Esculentin-1a
- 抗炎调节:AW1、Chensinin-1b
主要挑战包括:
- 盐敏感性(如hBD-2)
- 潜在细胞毒性(如MSI-78)
- 耐药性发展(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LL-37)
解决方案包括:
- 结构修饰:非天然氨基酸的应用
- 递送系统:Kn2-7和TS-CATH的水凝胶载体
- 联合疗法:Bactenecin与IDR-1018协同作用
特别发现:
- Cathelicidin-NV无需直接抗菌即可促进愈合
- S100A12通过锌离子螯合实现"营养免疫"
结论
AMPs代表了伤口护理领域的变革性前沿,兼具广谱抗菌活性、免疫调节和组织再生功能。通过优化递送系统和开展临床试验,将释放其作为新一代治疗剂的全部潜力。
图形摘要
[机构订阅内容预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