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科学家发现胃-脑相互作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意外联系

Scientists find surprising link between gut-brain coupling and mental health

丹麦英语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
新闻源:PsyPost
2025-09-29 01:51:59阅读时长5分钟2352字
胃脑相互作用心理健康焦虑抑郁幸福感生活质量胃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胃耦合心理压力

内容摘要

丹麦奥胡斯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心理健康》期刊发表突破性研究,揭示胃部电活动与大脑特定网络的耦合强度可作为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通过对243名参与者的静息状态测量,发现胃-脑耦合较强的个体往往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抑郁、压力和疲劳症状,而耦合较弱者心理健康状况更佳,这一意外发现挑战了传统认为身心协调有益的观念,表明增强的胃-脑通信可能是一种内部警报系统,反映心理压力而非和谐,为理解身心联系提供了新维度,并可能指导未来针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项新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大脑与胃部之间的联系可能以可测量的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心理健康》上发表报告指出,大脑与胃部之间的一种特定通信模式反映了个体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他们的发现表明,这些胃-脑相互作用可以指示一个人的焦虑、抑郁、幸福感和整体生活质量水平。

情绪与胃部物理感觉相关的想法在语言中广泛体现。人们常在紧张时说“胃里有蝴蝶”,或在痛苦时感到“胃部不适”。然而,尽管有这些常见表达,科学界在脑体互动领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心脏和肺部等其他器官上。这些器官长期以来因其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而被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对胃部特别是如何与大脑互动知之甚少感到震惊。虽然最近的研究探索了肠道细菌和消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但关于胃部电节律及其如何直接与大脑中涉及情绪、注意力和认知的网络通信的研究却极为有限。

这项新研究的团队希望探讨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是否可能反映在休息时胃部和大脑耦合的强度上。他们的目标不是将抑郁症等特定诊断与单一脑区联系起来,而是识别跨越广泛心理健康体验的模式。

“我们的兴趣源于关于身体在塑造情绪中的作用的长期讨论,这个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吸引着哲学家和科学家,”研究作者、奥胡斯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员利娅·巴内利斯(Leah Banellis)表示。“然而,尽管心脏和肺部受到了广泛关注,胃部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这一差距尤其令人惊讶,因为胃部与情绪体验之间的联系感觉如此直观。它在日常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胃里有蝴蝶’、‘胃部不适’或‘相信你的直觉’。”

该研究是“内脏心智项目”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大规模倡议,结合了大脑活动、身体节律和心理评估的数据。团队使用一种同时捕捉胃部电活动(胃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的大脑活动的方法,从243名参与者身上记录了数据。

参与者代表了广泛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报告高幸福感的个体到显示焦虑、抑郁、疲劳和失眠等痛苦迹象的个体。为捕捉这种多样性,研究人员未排除有精神症状或诊断的参与者,而是追求样本变异,以使模型能检测跨越心理健康谱系的模式。

每位参与者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中静卧时进行了一系列记录。同时,腹部的传感器捕捉胃部的慢电节律,该节律起源于胃壁特殊细胞,每分钟循环约三次,通常参与协调消化过程。但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也与心理状态相关。

为分析胃部和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团队采用了一种方法来评估两个节律随时间的对齐程度。这个称为相位锁定值的测量,本质上捕捉了胃信号和大脑信号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同步程度。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与包含37个不同领域评分(如焦虑、压力、情绪、疲劳、注意力、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全面心理健康问卷结果结合。通过典型相关分析这一统计方法,他们寻找将脑-胃耦合与参与者心理健康状况联系起来的模式。

分析揭示了一个清晰且统计上显著的模式。胃部节律与大脑活动之间的更强耦合与较差的心理健康相关。报告更多焦虑、抑郁、压力和疲劳症状的个体往往表现出胃部和大脑节律之间增加的同步性。相反,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高的人则显示出较弱的耦合。

“我们首次发现了‘直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科学联系,展示了胃部自然节律与大脑之间的意外联系,”巴内利斯向PsyPost表示。“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胃部和大脑之间的更强通信与更差的心理健康相关,例如更高的焦虑、抑郁、压力和疲劳症状,而较弱的胃-脑通信则与更高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所反映的更好心理健康相一致。”

这种胃-脑特征并非随机。它定位于特定的大脑网络,特别是涉及注意力、认知控制和显著性检测的网络。在上角回以及后额叶和顶叶区域等区域发现了最强的关联——这些区域通常与认知任务和心理健康障碍相关。

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次控制分析以确保发现的稳健性。他们排除了观察到的效果仅源于一般大脑活动模式、心率或呼吸波动,或胃部生理基本特征的可能性。换言之,这种关联特指胃部电节律与特定大脑网络之间的耦合,而非一般身体或大脑状态的标志。

该方法旨在检测广泛的维度心理特征而非单一诊断。发现的最强心理模式是一个谱系,范围从负面情绪状态(如焦虑和抑郁)到积极特质(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这表明胃-脑连接并非与特定疾病相关,而是反映一般心理功能模式。

“焦虑、抑郁、压力和疲劳与胃-脑通信的联系最强,”巴内利斯解释道。“虽然‘胃里有蝴蝶’或感觉‘胃部不适’是描述情绪困扰的常见方式,但发现在这些症状中存在如此一致和清晰的证据令人惊讶。更出乎意料的是效果的方向:我们本可能假设身体和大脑之间的更强对齐是有益的。相反,我们的发现表明,增强的胃-脑通信可能更像一个警告信号,一个反映心理压力而非和谐的内部警报系统。”

如同所有研究,存在局限性。这些发现基于静息状态测量,参与者在脑部扫描期间未执行任何任务。这留下了胃-脑关系在情绪挑战或认知需求期间如何表现的问题。

另一个局限性是该研究为横断面设计——仅在单一时间点测量参与者。这限制了确定因果关系的能力。未来需通过纵向研究跟踪个体变化,以验证胃-脑耦合变化是否能预测心理健康轨迹,或改变这种耦合的干预是否能改善幸福感。

“尽管我们的研究包括数百名参与者,远超先前研究规模,并使用了稳健的机器学习技术,但本质上是相关性的,”巴内利斯指出。“因此,需要未来的因果实验范式来深入理解这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胃-脑关系。”

研究人员还指出,测量依赖于胃活动的表面记录,易受噪声影响。尽管进行了严格质量控制,部分数据仍被排除。未来使用更高分辨率工具或临床侵入性方法的研究可能产生更清晰信号。

“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因果关系的重要问题:胃是否影响大脑、大脑是否影响胃,或两者相互作用?以及胃-脑通信如何随时间发展?它是否能预测心理健康变化?”巴内利斯补充道。“这为针对我们识别的中断脑体连接的新治疗方法打开了大门。”

“为深化这些发现,我们计划推进三个紧密关联的下一步:首先,在焦虑或抑郁患者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次,开展纵向研究跟踪胃-脑通信演变及其预测心理健康轨迹的能力;第三,测试旨在调节胃-脑相互作用的新型干预措施,并评估其改善心理健康的潜力。”

该研究题为“胃-脑耦合指数心理健康的一个维度特征”,由利娅·巴内利斯、伊格纳西奥·雷博洛、尼娅·尼古洛娃和米卡·艾伦共同撰写。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