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概念验证实验中,科学家证明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精子、皮肤细胞的基因和现有卵细胞的"外壳"来创造和受精人类卵子。
科学家已利用类似克隆著名多莉羊的过程在实验室中创造出人类卵子,随后使用体外受精(IVF)技术将它们转化为胚胎。
尽管这种方法远未达到临床应用阶段,但希望它最终能为新的生育治疗铺平道路。
"除了为因缺乏卵子或精子而导致不孕的数百万人带来希望外,这种方法还将使同性伴侣能够拥有与双方都有遗传关系的孩子成为可能,"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医学院妇产科学教授Paula Amato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这一概念验证实验已于周二(9月3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制造卵子的过程包括从现有一个人类卵细胞中移除细胞核,并用一个人类皮肤细胞的细胞核替换它。这第一步称为体细胞核移植,已被用于克隆多种动物,包括多莉羊。
但OHSU的研究人员旨在制造功能性卵子而非克隆体,且卵子携带的染色体数量是人体非生殖细胞的一半。在受精过程中,卵子的23条染色体与精子细胞的23条染色体结合,总共形成46条。为了促使他们临时制造的卵子减少一半染色体,科学家应用了电脉冲和一种名为罗斯科维汀(roscovitine)的药物,该药物会干扰调节细胞周期(即细胞分裂过程)的酶。
根据声明,该实验最终产生了82个卵细胞,随后通过体外受精(IVF)用精子使其受精。然而,受精步骤尚未达到完美——只有约9%达到了"囊胚"阶段。在此阶段,卵子已分裂形成一个空心的细胞球,可通过IVF引入子宫。
研究中受精的大多数卵子未能达到囊胚阶段,实际上,它们仅分裂足够次数以产生总共四到八个细胞。
研究作者在论文中写道,"适中"的囊胚发育率可能源于两个因素。首先,染色体异常可能阻止了受精卵进一步分裂。其次,从皮肤细胞中交换进来的基因可能未能成功重新编程以维持胚胎发育。换句话说,从某些方面来看,基因的激活方式仍如同在皮肤细胞中,而非在发育早期形成的细胞中。
作者写道,尚不清楚哪个问题在本研究中造成了更大的问题,但很可能两个因素都起到了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达到囊胚阶段的卵子没有一个被进一步培育,而且由于它们也带有染色体异常,不太可能适合用于IVF。这些异常包括染色体过多或过少,尽管平均而言它们最终有46条。有些卵子还携带同一染色体的多个副本,或完全缺失某些染色体。
大阪大学的干细胞研究员Katsuhiko Hayashi(未参与该研究)告诉《科学新闻》,目前该技术"效率太低且风险太高,无法立即应用于临床"。
研究作者还指出,"在此阶段,它仍然是一个概念验证,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保未来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望未来,该团队计划研究如何更好地协调卵子内染色体的减半和随后的加倍。目标是更好地捕捉自然人类妊娠中发生的情况,以便在初始减半中丢失正确的染色体,然后在受精过程中与新染色体正确配对。
然而,如果有一天该技术能够完善用于生育治疗,它确实引发了伦理问题,专家告诉NPR。例如,人们可以切实地在未经他人(包括名人)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他们的皮肤细胞,并用它们制造功能性卵子。达特茅斯学院的生物伦理学家Ronald Green告诉NPR:"这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并非不可思议。"
其他实验室正在研究在实验室中制造卵子的不同方法。有些已经使用干细胞来培育卵子,要么从干细胞开始,要么从成体细胞开始,然后将它们逆转回干细胞。这种方法在小鼠实验中显示出一些成功,但在人类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