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瓶刷状粒子可直接向肿瘤细胞输送多种化疗药物

Bottlebrush particles deliver large range of chemotherapy drugs directly to tumor cells

美国英语医疗科技
新闻源:News-Medical.Net
2025-09-10 23:44:51阅读时长2分钟880字
瓶刷状粒子化疗药物精准输送癌症治疗载药量突破药物组合乳腺癌卵巢癌临床前验证多机制联用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

内容摘要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瓶刷状纳米粒子,通过抗体靶向系统可将数百个化疗药物分子直接输送至肿瘤细胞。这种突破性技术比现有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的载药量提升数十倍,在乳腺癌和卵巢癌小鼠模型中实现了肿瘤消除。该系统支持多药组合疗法,可适配100余种临床获批抗体,为癌症治疗提供全新方案。

瓶刷状粒子实现化疗药物精准输送

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学系研究人员开发出突破性药物输送系统:采用瓶刷状纳米粒子搭载抗体靶向系统,可将数十至数百个化疗药物分子直接递送至肿瘤细胞。这项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的研究显示,该系统在小鼠模型中成功消除了乳腺癌和卵巢癌肿瘤。

每个瓶刷状粒子包含可识别特定肿瘤蛋白的抗体,通过高分子聚合链连接数十至数百个前药分子。这种结构突破了传统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的载药量限制——现有FDA获批的ADCs每个抗体仅能携带8个药物分子,而新系统可实现单抗体搭载超百个药物分子。

"这项技术开创了全新的药物组合可能性,最终将为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MIT化学系教授、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成员Jeremiah Johnson表示。该研究通讯作者、MIT博士后Bin Liu补充道:"我们能通过调节聚合物链长度和药物组合,实现不同药物的协同治疗。"

突破载药量瓶颈

当前ADCs疗法受限于载药量,仅适用于高毒性药物如DNA损伤剂或细胞分裂抑制剂。研究团队改造先前开发的瓶刷状粒子结构,通过点击化学技术将1-3条聚合物链连接至单一抗体,形成抗体-瓶刷偶联物(ABC)。每个抗体可携带数百个前药分子,使低毒性药物如多柔比星、紫杉醇等得以应用。

实验显示,瓶刷粒子通过可裂解连接子固定药物:部分连接子在到达肿瘤部位后立即释放药物,部分则在靶向细胞内吞后释放。这种双重释放机制可有效杀伤靶细胞及周边非靶向癌细胞。

临床前验证成效显著

研究团队开发了多种ABC药物组合,包括:

在乳腺癌和卵巢癌小鼠模型中,ABC治疗组肿瘤基本完全消除。即便采用传统小分子药物1/100剂量,治疗效果仍显著优于未偶联药物。与获批的T-DXd和TDM-1等HER2靶向ADC相比,ABC系统显示更强的肿瘤抑制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1. 开发多机制药物联用方案
  2. 替换EGFR等不同靶向抗体
  3. 探索免疫调节剂(如STING激动剂)联合治疗

目前已有超过100种抗体获批用于癌症治疗,理论上均可通过该技术实现药物偶联。研究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资助。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