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已经发现,长期睡眠质量差(尤其是中年时期)可能会增加痴呆症患病风险。夜间睡眠不足五小时与双倍风险相关。而睡眠时长的突然变化可能在诊断痴呆症前数年就已显现关联。
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睡眠影响大脑的具体机制和原因,但近期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显示,患有"慢性失眠"的人群可能面临更高的痴呆症风险。
多少次失眠会增加痴呆症风险?
该研究定义的"慢性失眠"指每周至少三个夜晚出现睡眠困难且持续三个月以上。研究追踪了2750名平均年龄70岁的参与者共5.6年,初始时16%的参与者存在慢性失眠。通过记忆测试、思维能力评估和脑部扫描发现,报告失眠症状的群体脑部淀粉样斑块(与痴呆症发展相关的异常蛋白堆积)明显增加。
在自述存在慢性失眠的群体中,14%后续出现认知障碍,显著高于无睡眠问题群体的10%。数据显示,失眠人群患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症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40%。
研究首席作者迭戈·Z·卡瓦略(Diego Z Carvalho)博士向《今日医学新闻》表示:"我们的模型显示,失眠对认知障碍风险的影响超过同时患有两种代谢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总和,甚至相当于实际年龄增长3.5岁的效应。"
失眠影响痴呆风险的可能机制
虽然尚无定论,卡瓦略博士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新见解:"我们发现失眠伴随睡眠减少不仅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如淀粉样蛋白)有关,还与脑血管健康恶化相关。白质高信号显示的小血管疾病证据表明,这种睡眠障碍可能通过双重机制增加风险。"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淀粉样斑块积累和心血管健康恶化这两个独立风险因素在研究中都得到验证。首席研究员建议,医生应将睡眠测试纳入常规筛查,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