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ICH)是第二常见的卒中亚型,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残疾或死亡。这种疾病在亚洲人群、高龄人群、男性以及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中更为常见。ICH的病例死亡率很高(发病后1个月为40%,1年为54%),只有12%至39%的幸存者能够实现长期功能独立。
年龄增长是明确的危险因素。一项基于荷兰住院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2010年每10万人中,35-54岁人群的ICH发病率为5.9,55-74岁为37.2,75-94岁为176.3。在所有年龄段中,男性的年发病率均高于女性:35-54岁男性5.9 vs. 女性5.1,55-74岁男性37.2 vs. 女性26.4,75-94岁男性176.3 vs. 女性140.1。德国一项2007-2009年区域性前瞻性卒中登记研究显示,3,448名ICH患者中有34%年龄超过80岁。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从1990到2010年间,全球出血性卒中(包括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对病例数增加了47%。其中80%的ICH新发病例和63%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可调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过量饮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以及使用抗凝剂、抗血栓药物和拟交感神经药物。不可调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和亚洲人种(见表1)。国际性病例对照研究INTERSTROKE通过对22个国家6,000名受试者的分析表明,高血压、吸烟、腰臀比、饮食和过量饮酒是ICH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可调控因素占人口归因风险的88.1%。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