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运动模式会随着记忆力衰退而产生细微变化。(纳塔利亚·克雷斯波/Moment/Getty 图像)
研究表明,我们的视觉探索方式会随年龄增长和疾病发展而发生微妙变化。一项新研究指出,这些变化可用于识别记忆与认知功能障碍。来自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健康人群与脑部疾病患者的视觉模式差异,验证了记忆衰退与"环境探索性视觉采样能力降低"的关联性。
研究人员对年轻与老年受试者进行眼动追踪测试,其中部分志愿者已被诊断存在记忆或认知障碍。实验通过新旧图像交替呈现的方式测量眼球运动轨迹。结果显示,记忆力较差的群体在观察不同图像时展现出高度相似的注视模式,其眼球运动范围更小且聚焦点重复性高,无法完整感知图像整体信息。
"我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在无明确任务要求的情况下,不同群体的注视模式仍存在系统性差异。"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记忆功能越差的个体,在观察不同图像时越容易出现相似的注视轨迹,其眼球运动的离散程度也更低。"虽然研究团队未深入探讨该现象的神经机制,但引用了多项关联眼动模式与海马体功能的既有研究,认为记忆中枢的退化可能同时影响注视行为与回忆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眼球运动特征可能成为早期认知衰退的生物标记物。相比现有脑部扫描和深度问卷评估,眼球运动检测具备无创、低成本的优势,但距离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该发现还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方向——此前已有研究显示眼睛特征可预测痴呆风险,但专注于眼动模式的研究尚属首次。
"虽然健康个体与认知障碍患者的视觉行为差异已有记载,但尚无人系统研究这些变化在脑健康与记忆功能连续谱中的演变规律。"研究人员强调,"我们的发现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自然注视模式可作为敏感的认知衰退指标。"
研究结果已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