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向其他器官泵送足够血液和氧气的危及生命状态。美国心脏协会最新报告显示,这种疾病的早期细微症状可能预示病情恶化甚至死亡风险。该研究发表在《循环》医学期刊上,系统梳理了包括中风在内的各类心血管疾病症状最新研究进展。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数据显示,约620万美国成年人患有心力衰竭。虽然该病通常无法治愈,但早期治疗可通过药物、运动干预及限盐饮食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及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史、高血压、肥胖症和糖尿病也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报告显示,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的标志性特征,严重呼吸障碍与死亡风险上升直接相关。需注意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与心力衰竭共存。其他典型症状包括全身乏力、足部/腿部/脚踝肿胀,其中疲劳被患者描述为"最困扰"的主要症状。
研究特别指出早期预警信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提示心力衰竭进展,肌肉萎缩现象更预示病情进入晚期阶段。值得关注的是,25-30%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其成因包括:平卧时呼吸困难加剧、利尿剂导致的夜尿增多(缓解肺积水和下肢水肿的药物副作用)。
性别差异研究显示,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恶心、心悸、盗汗、疼痛、抑郁焦虑等非典型症状,且生活质量下降更显著。美国心脏协会指出这可能与女性确诊年龄普遍较大、合并症更多有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