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急性中风患者在院前急救阶段被急救医疗服务准确识别为中风疑似病例的可能性低于男性患者,这是发表于《卒中》期刊的研究结论。
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评估急性或疑似中风患者的院前管理性别差异。纳入研究需符合:涉及经急救医疗服务(EMS)转运至医院的患者;主要终点为准确院前诊断的性别差异相对风险(RR)。统计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的随机效应模型。
16项研究的汇总数据显示(女性622,764例,男性571,024例,平均年龄65-78岁),在8项专门分析院前诊断的研究中(女性38,233例,男性39,556例),女性正确识别为疑似中风的风险较男性低(RR=0.92;95%CI 0.89-0.96;P<0.0001)。4项仅纳入院前疑似中风患者的亚组研究(女性12,487例,男性13,840例)显示类似结果(RR=0.88;95%CI 0.81-0.96;P=0.006),年龄校正研究结果一致。
针对调度呼叫数据的1项研究(女性726例,男性546例)显示,高优先级派遣无性别差异(RR=0.98;95%CI 0.83-1.15)。3项评估调度编码准确性的研究(女性370,138例,男性347,092例)亦未发现显著差异(RR=0.95;95%CI 0.88-1.02)。
研究同时指出,院前预警通知(RR=0.98;95%CI 0.96-1.00)、转运至中风中心(RR=0.99;95%CI 0.79-1.24)及急救呼叫至到院时间(均差1.12分钟;95%CI -0.64至2.89)等环节均无性别差异。但数据不足导致无法评估现场临床管理、院前团队沟通及多数时间相关指标。
研究局限性包括研究间的异质性,以及多数研究非专门设计性别差异分析,仅通过亚组分析获得相关结论。
作者强调:"现有证据明确表明急性中风女性在院前急救中更难被正确识别为中风疑似病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