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人工智能会引发精神病吗?

Can AI Cause Psychosis?

美国英语科技与健康
新闻源:unknown
2025-09-10 18:51:44阅读时长3分钟1153字
人工智能精神病心理健康ChatGPT症状表现发病风险干预策略技术使用警示AI工具风险健康使用策略

内容摘要

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的两位精神病学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平台的"应声虫"特性可能加剧精神病风险,尤其对12-25岁关键发育期的年轻人。文章详细解析精神病症状特征、AI诱发风险因素及干预策略,揭示ChatGPT等工具在精神健康领域的隐患,强调技术使用边界与人类治疗关系的本质区别。

心理学家解析ChatGPT等平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Matthew Hastings | 2025年9月2日

人工智能平台已成为多起高调精神病案例的核心因素,即便在没有精神健康病史的人群中也存在风险。

精神病是指难以区分现实与虚幻的状态,其症状谱系包含思维紊乱、幻觉到妄想性偏执等表现。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的两位精神病学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平台"应声虫"般的特性——持续鼓励用户互动——可能催生不健康行为,增加精神病风险。

"与这些平台互动时,你会得到简单认同你想法的回应。"该校强迫症项目临床主任兼公共卫生硕士艾米丽·海门丁格(Emily Hemendinger)表示:"ChatGPT会对输入内容几乎不加反驳地确认。当这种轻易认同与妄想性精神病症状叠加,就会将使用者置于危险境地。"

米歇尔·韦斯特(Michelle West)副教授特别强调年轻用户的风险:

"我们将12-25岁称为过渡期青少年,这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建立社交关系。但持续在线或与AI互动会阻碍这种必要的人际关系实践。"

以下问答环节中,两位专家详细解析精神病特征、ChatGPT等AI平台的心理健康隐患及健康使用策略。

参阅我们的AI系列专题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

韦斯特: 病理症状包含阳性症状(新增异常体验)和阴性症状(正常体验缺失)两大类: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发病风险因素

韦斯特: 依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分析:

生物学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干预策略

韦斯特: 综合运用三大疗法:

  1. 信息共享: 帮助建立症状认知框架
  2. 生物干预: 如减少大麻摄入
  3. 社交重建: 强化现实人际关系

海门丁格: 药物治疗配合接纳承诺疗法(ACT)效果显著。该疗法通过:

实现症状管理。

技术使用警示

海门丁格: 特别提醒三大AI使用风险:

韦斯特: 每日屏幕时间监控至关重要,建议:

AI工具特殊风险

海门丁格: 警示ChatGPT存在三重隐患:

  1. 事实谬误: 训练数据包含网络错误信息
  2. 症状强化: 对妄想内容给予虚假认同
  3. 隐私泄露: 用户隐私数据存在安全风险

某患者案例显示,当询问"是否应停药"时,ChatGPT回应"为你设定边界点赞"——这与专业治疗目标背道而驰。技术无法替代治疗师建立的: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