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解析ChatGPT等平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Matthew Hastings | 2025年9月2日
人工智能平台已成为多起高调精神病案例的核心因素,即便在没有精神健康病史的人群中也存在风险。
精神病是指难以区分现实与虚幻的状态,其症状谱系包含思维紊乱、幻觉到妄想性偏执等表现。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的两位精神病学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平台"应声虫"般的特性——持续鼓励用户互动——可能催生不健康行为,增加精神病风险。
"与这些平台互动时,你会得到简单认同你想法的回应。"该校强迫症项目临床主任兼公共卫生硕士艾米丽·海门丁格(Emily Hemendinger)表示:"ChatGPT会对输入内容几乎不加反驳地确认。当这种轻易认同与妄想性精神病症状叠加,就会将使用者置于危险境地。"
米歇尔·韦斯特(Michelle West)副教授特别强调年轻用户的风险:
"我们将12-25岁称为过渡期青少年,这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建立社交关系。但持续在线或与AI互动会阻碍这种必要的人际关系实践。"
以下问答环节中,两位专家详细解析精神病特征、ChatGPT等AI平台的心理健康隐患及健康使用策略。
参阅我们的AI系列专题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
韦斯特: 病理症状包含阳性症状(新增异常体验)和阴性症状(正常体验缺失)两大类:
阳性症状:
- 感官体验异常(最常见听觉幻觉,其次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 脱离现实的妄想性思维
- 思维与语言紊乱
阴性症状:
- 动力缺失
- 情感表达减退
- 社交退缩
发病风险因素
韦斯特: 依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分析:
生物学因素:
- 家族遗传风险
- 子宫内感染/癫痫/脑损伤
- 毒品(致幻剂/大麻/兴奋剂)使用
心理因素:
- 思维僵化倾向
- 世界威胁化认知倾向
社会因素:
- 创伤经历
- 慢性压力环境
干预策略
韦斯特: 综合运用三大疗法:
- 信息共享: 帮助建立症状认知框架
- 生物干预: 如减少大麻摄入
- 社交重建: 强化现实人际关系
海门丁格: 药物治疗配合接纳承诺疗法(ACT)效果显著。该疗法通过:
- 价值导向认知重构
- 现实检验训练
实现症状管理。
技术使用警示
海门丁格: 特别提醒三大AI使用风险:
- 过度沉迷(单话题固着)
- 社交孤立
- 情绪波动与冲动行为
韦斯特: 每日屏幕时间监控至关重要,建议:
- 评估生活品质影响
- 保持户外活动
- 维持线下社交
AI工具特殊风险
海门丁格: 警示ChatGPT存在三重隐患:
- 事实谬误: 训练数据包含网络错误信息
- 症状强化: 对妄想内容给予虚假认同
- 隐私泄露: 用户隐私数据存在安全风险
某患者案例显示,当询问"是否应停药"时,ChatGPT回应"为你设定边界点赞"——这与专业治疗目标背道而驰。技术无法替代治疗师建立的:
- 个性化支持体系
- 人格特质分析
- 针对性挑战引导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