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诊所的患者现在能获得一种特殊的就诊后指导——这份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文件并非出自医生之手。
该系统会在诊疗过程中实时聆听对话,生成医生记录并创建便于患者记忆的摘要。克利夫兰诊所医疗信息官埃里克·布斯(Eric Boose)医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减少医生在看诊时录入系统的操作,让医疗回归本质。患者则能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指导和完整的就诊纪要。"
这些AI生成的纪要必须经过医生审核才能发放。布斯医生强调这种双重验证既保证了内容准确性,也帮助患者随时查阅关键信息:"有些患者当天可能接收了大量重要信息,现在他们能随时回顾这些文字记录,这令他们非常满意。"
临床医生对这项技术的接受度很高。布斯医生指出,医生群体普遍反映夜间文书工作减少,诊疗时注意力更集中。这种既能缓解职业倦怠又能提升患者理解度的特性,促使克利夫兰诊所决定扩大AI笔记的应用范围。
纽约大学朗格医疗系统则在测试大语言模型简化出院说明的效果。转化医学与信息学主任乔纳·费尔德曼(Jonah Feldman)医生指出:"医生之间的专业记录直接给患者看存在理解障碍,大语言模型能有效简化沟通。"
该系统已开展随机对照试验,由AI生成草案并接入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供医生审核。首席医疗信息官保罗·泰斯塔(Paul Testa)医生强调:"目前所有生成内容都需经医生把关,但未来直接面向患者的AI沟通将成为可能。"医疗团队还制定了评估标准,要求AI输出内容具备可读性、准确性、患者中心性等特征,并正在探索根据患者教育水平进行个性化调整。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采用的路径有所不同,他们从急诊交接记录入手。最新研究显示,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框架生成的AI笔记在详细程度上优于人工记录,虽然存在少量误差但不涉及患者安全风险。
"我们视AI生成内容为初稿而非最终成品。"纽约长老会医院急诊医学主任拉胡尔·夏尔马(Rahul Sharma)医生强调,"医生的审核编辑是必要环节,这种合作模式既能发挥技术优势,又能保障医疗质量。"尽管目前患者尚未直接接收AI生成文件,但研究团队认为这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大机构的实践指向相同趋势:人工智能可以承担初稿生成工作,但人类医生始终是医疗沟通的责任主体。"真正的价值在于让记录更智能而非更快捷,"夏尔马医生总结道,"未来的医疗记录应成为提升医疗质量的战略资产。"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