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我们的生活经历——尤其是社会经历——塑造了我们的身份。但它们不仅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还影响我们的长期健康,包括大脑健康。
童年困难、教育质量、经济压力、粮食不安全、暴力暴露以及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会随时间累积。一项新国际研究表明,这种长期压力称为“社会暴露组”,与心理健康和大脑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该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由都柏林三一学院、全球大脑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主导。团队分析了来自六个拉丁美洲国家的2,211名受试者数据,包括健康个体及阿尔茨海默病或额颞叶痴呆患者。
研究人员通过评估319项社会因素(涵盖童工经历、教育水平、家庭关系和经济状况等)构建了详细的社会暴露组指标。结果显示,个体一生中社会条件越负面,大脑功能表现越差。社会逆境较多者表现出更差的记忆力与思维能力、日常活动困难加剧以及心理健康恶化;脑部扫描还显示大脑物理结构和神经连接发生改变。
关键发现是,这些问题并非由单一困难导致,而是终身累积的多重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使研究者考虑了年龄、来源国和成像方法等变量,结论依然成立。这表明社会压力会“嵌入”人体生物学机制,影响大脑的发育、功能和衰老过程。
这项研究传递了重要信息:保护大脑健康必须从生命早期开始。等到中年再治疗高血压或糖尿病已为时过晚;若想预防痴呆,需确保儿童在拥有充足食物、医疗资源和优质教育的健康环境中成长。在拉丁美洲,高达56%的痴呆病例可能与可改变因素(如抑郁、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相关,显著高于全球46%的平均水平。这些数据揭示了社会条件如何塑造大脑健康,并解释了为何社会不平等程度更高的地区痴呆负担尤为沉重。
研究作者强调,个性化预防策略应纳入个体完整的社会经历史,即根据每个人独特的生活挑战量身定制预防方案。简言之,要真正促进健康的大脑衰老并降低痴呆风险,我们必须关注的不仅是医疗干预,更需从童年延续至成年的全生命周期社会环境。
该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