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生物医学应用

The biology, func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exosomes

美国英语生物医学
新闻源:unknown
2025-08-06 20:31:23阅读时长5分钟2203字
外泌体健康免疫反应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生殖发育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液体活检治疗应用

内容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外泌体的生物学起源、分子组成及其在细胞间通讯中的核心作用,深入解析了其在癌症转移、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紊乱等病理过程中的机制,并探讨了其作为液体活检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载体的临床转化前景。研究揭示了外泌体异质性对疾病诊断的分子基础,提出基于外泌体的工程化改造策略可能突破血脑屏障实现靶向药物递送,同时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其免疫调控和抗肿瘤活性,为外泌体生物学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框架和未来研究方向。

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生物医学应用

作者信息

Raghu Kalluri

1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生物学系,转移研究中心,休斯顿,德州,美国

2 莱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休斯顿,德州,美国

3 贝勒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休斯顿,德州,美国

Valerie S LeBleu

1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生物学系


摘要

细胞外囊泡(EVs)的研究为细胞间通讯及器官稳态与疾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外泌体(平均直径约100纳米)作为EVs的亚型,其生物合成涉及内体起源及与其他细胞器的相互作用,内容物包含核酸、蛋白质、脂质、氨基酸和代谢物,可反映细胞来源特征。在外泌体检测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其在液体活检中的多组分诊断潜力及作为治疗载体的设计策略已显现。


研究背景

所有细胞(原核与真核)在生理状态下或异常状态时均会释放EVs。EVs主要分为两大类:质膜外泌的微囊泡(ectosomes,50nm-1μm)和内体起源的外泌体(40-160nm)。外泌体的形成过程涉及质膜的双次内陷,其内容物的多样性源于细胞起源差异、代谢状态及环境因素。虽然外泌体的生理功能尚待阐明,其通过清除细胞多余物质维持稳态以及介导信号传导的功能已被证实。


研究进展

外泌体与免疫反应、病毒致病性、妊娠、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进展密切相关。其通过递送蛋白质、代谢物和核酸至受体细胞,可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分化及神经退行性病变。当前研究聚焦于外泌体分离技术的标准化及功能异质性的解析。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外泌体已成功递送siRNA、反义寡核苷酸和化疗药物至靶器官,其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决定了药代动力学特性及生物利用度。


研究展望

外泌体研究的突破依赖于单颗粒检测技术的提升及体内外模型的建立。通过构建组织特异性外泌体生成的小鼠模型,可揭示外泌体在器官间通讯中的因果作用。年龄相关外泌体变化对组织衰老和器官退化的影响尚需探索。冷冻电镜和单外泌体分析技术的结合将深化其基础生物学研究,促进诊断和治疗应用的转化。


外泌体的生物合成

外泌体起源于质膜的双次内陷形成早期内体(ESE),继而与高尔基体或内质网来源的囊泡相互作用,形成晚期分泌内体(LSE)并最终生成含腔内囊泡(ILVs)的多囊泡体(MVBs)。MVBs通过与溶酶体融合降解内容物,或与质膜融合释放外泌体(直径40-160nm)。Rab GTP酶、ESCRT蛋白、鞘磷脂酶等分子在生物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具体调控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外泌体异质性

外泌体的异质性体现在:

  1. 大小差异:MVBs膜内陷不均导致内容物差异
  2. 功能差异:不同来源外泌体可诱导受体细胞生存、凋亡或免疫调节
  3. 组织特异性:肿瘤来源外泌体通过特定整合素介导器官亲和性转移
  4. 分子组成:蛋白质、代谢物和核酸的多样性反映细胞状态

细胞间通讯机制

外泌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具有靶向性:

外泌体携带的mRNA、miRNA和DNA可调控受体细胞功能:


生殖与发育

外泌体在人类生殖和胚胎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免疫反应与感染

外泌体在免疫调控中呈现双重性:


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外泌体在代谢性疾病中的机制:


神经退行性疾病

外泌体在神经疾病中的双重角色:


癌症机制

外泌体在肿瘤进展中具有多重作用:

  1. 促癌作用:乳腺癌外泌体miR-122抑制肺部糖代谢,促进转移
  2. 免疫逃逸: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外泌体转移miR-21-5p至卵巢癌细胞,通过APAF1抑制顺铂疗效
  3. 耐药传播:CAF外泌体通过miR-22传递促进胰腺癌细胞氧化磷酸化

临床应用

诊断潜力

外泌体在液体活检中的应用:

治疗开发

工程化外泌体的治疗应用:

  1. 肿瘤治疗:负载KrasG12D siRNA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外泌体(iExosomes)显著延长胰腺癌小鼠生存期
  2. 神经疾病:靶向α-突触核蛋白的外泌体减少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病理聚集
  3. 免疫调节:CD40L修饰的外泌体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抗肿瘤免疫

结论

尽管外泌体研究多基于体外模型,但动物实验的进展为功能验证提供了关键证据。当前研究需解决: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