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正逐步融入生殖医学领域,特别是在体外受精(IVF)和胚胎学中。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2022年(n=383)和2025年(n=171)针对IVF专家和胚胎学家开展的两项全球调查,评估了基于AI工具的采纳、应用及认知情况。2022年,24.8%的受访者使用AI,主要用于胚胎选择(86.3%的AI用户),并且对精子选择(87.5%)和胚胎注释(92.4%)表现出强烈兴趣。到2025年,使用AI的比例增至53.22%(其中21.64%为经常使用,31.58%为偶尔使用),胚胎选择仍然是主要应用(占32.75%)。与此同时,受访者对AI的熟悉程度显著提高,2025年有60.82%的受访者表示至少对AI有中等程度的了解,而2022年的间接证据表明熟悉度较低。2025年,采用AI的主要障碍包括成本(38.01%)和缺乏培训(33.92%),而过度依赖技术和伦理问题是重大风险(59.06%的受访者提到过度依赖)。两次调查均显示了对AI潜力的乐观态度,2022年有91.6%(n=351)和2025年有38.6%(n=66)的受访者认为胚胎选择是AI的关键优势。此外,2025年有83.62%(n=143)的受访者表示未来1至5年内可能投资于AI,显示出对未来采用AI的浓厚兴趣。这些发现表明,尽管存在实践和伦理挑战,AI的应用正在逐步增加,这对生殖医学中的培训、成本管理和伦理框架产生了影响。
AI在IVF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胚胎选择、配子评估以及个性化卵巢刺激策略优化。例如,iDAScore算法在评估卵裂期胚胎时与细胞数量和碎片化程度显著相关,并能预测活产率,优于传统的形态学评估方法。BELA系统是一种全自动AI工具,利用延时成像和母亲年龄预测胚胎的整倍性与否,其性能优于早期的STORK-A模型,为资源有限地区提供了非侵入性替代方案。然而,BELA尚未被视为可完全取代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A)。另一项名为Life Whisperer的AI模型则通过光学显微镜静态图像评估胚胎活力,在多个独立测试集中识别出活胚的敏感性为70.1%,非活胚的特异性为60.5%。这些进展减少了传统形态学评估中的观察者间差异性和主观性。
尽管如此,AI在生殖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仍面临多重障碍。高昂的成本和缺乏专业培训是主要问题,同时监管框架的缺失也限制了AI工具的验证和临床实施。许多工具虽在研究中表现良好,但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支持其实际效用。此外,伦理问题尤为重要,尤其是关于过度依赖AI、数据隐私以及潜在偏见的影响。
展望未来,AI在生殖医学中的发展潜力巨大,但需克服当前障碍。降低技术成本、开发云平台解决方案、加强培训计划并推动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AI对患者结果的长期影响至关重要。同时,需要制定明确的伦理框架,平衡创新与患者安全及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区域差异也需要得到重视,特别是在性别选择方面,应制定符合文化背景的政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