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Wolff-Parkinson-White(WPW)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特征是存在房室旁路(AP),可能导致房颤(AF)等快速性心律失常。WPW患者房颤发病率高达30%,即使旁路消融成功后,房颤复发仍是挑战,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既往有房颤史的患者。同期进行肺静脉隔离(PVI)可通过干预心房重构和肺静脉机制降低复发风险。本文报道了一例70岁WPW合并房颤患者接受联合PVI和AP消融手术,术后未再发生房颤,提示该方法对高危患者可能有效。需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联合术式相比单独消融的疗效,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INTRODUCTION
WPW综合征影响0.1%-0.3%人口,表现为房室旁路、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和快速性心律失常。WPW患者房颤患病率达30%,射频消融虽能降低房颤诱发率,但无法消除复发风险,50岁以上或术前有房颤史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当存在心房间传导阻滞时,同期PVI可能有助于预防房颤复发。本报告描述70岁男性患者接受联合术式后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提示该方法对高危患者有效。
CASE
患者男性70岁,既往有房颤和WPW模式,主诉耳闷和双下肢水肿。查体示心律不齐(心率130bpm)、下肢凹陷性水肿。心电图显示快速房颤伴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双房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20-25%。经直流电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心电图显示WPW特征。初始计划行门诊旁路消融,但在恢复窦性心律2天后再次发作房颤,遂决定同期行PVI和AP消融。
术中使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消融,采用脉冲电场消融(PFA)进行肺静脉隔离,每个肺静脉应用8次脉冲(篮状和花朵位各4次)。后壁消融后通过Achieve导管和EnSite X系统确认隔离完全。旁路定位显示房室结双径传导,有效不应期<310ms,在右后间隔部位成功消融,术后无残余传导和可诱发心动过速。
术后心电图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右束支阻滞,但患者未再发作房颤。2个月随访时仍维持窦性心律,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
DISCUSSION
WPW合并房颤的机制包括旁路快速传导引发心房重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导致电重构等。虽然AP消融成功率高达95%,但老年患者仍面临高复发风险。研究显示WPW合并房颤患者肺静脉有效不应期更短,存在更大静脉-心房传导延迟,提示肺静脉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对于存在心房间传导阻滞(P波>120ms)的患者,PVI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本例选择同期消融的依据:
- 术前已存在持续性房颤伴后壁基质,提示房颤基质独立于旁路
- 先消融房颤基质可提供更清晰的标测条件
- 避免延迟消融导致房颤再诱发风险
CONCLUSION
房颤是WPW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老年群体。虽然导管消融可降低复发风险,但联合肺静脉隔离术可能进一步改善预后。建议对WPW合并房颤患者术后常规进行12导联心电图筛查,识别需要PVI的高危患者。需更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联合术式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
KEY POINTS
- WPW患者即使成功消融旁路,老年或既往房颤史患者仍面临高复发风险
- 联合肺静脉隔离术可能通过消除残余基质进一步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 术前心电图评估心房间传导阻滞可帮助筛选适合PVI的患者
- 需要更多研究确定联合术式的最佳适应症和技术细节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