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STAR讯) — 如果你已厌倦调整时钟,斯坦福医学院睡眠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促使你考虑迁居夏威夷或亚利桑那州,这两个州不实行夏令时。
尽管数据长期显示夏令时与心脏病发作和交通事故的年度激增相关,但该研究首次用具体数字量化了当前时间政策的健康影响。模型分析表明,转向永久标准时间将使每年肥胖诊断人数减少约260万,中风病例减少约30万;而永久采用夏令时——即不再于11月2日调回时钟——可获得约三分之二的同等健康益处。
首席作者、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拉腊·韦德指出,该研究整合了最新昼夜节律模型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揭示,就美国民众健康而言,绝大多数州实际上选择了三种主要时间政策中最不利的年度切换方案。
高级作者、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教授杰米·泽策尔博士强调:“维持标准时间或夏令时均明显优于每年切换两次。”当前系统的主要替代方案常在夏令时调整前后引发讨论。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里克·斯科特提出的《阳光保护法案》旨在使夏令时永久化,他表示:“美国人厌倦了每年调钟两次——这种沿袭数十年的无谓做法对家庭纯属困扰而非益处。”
国家睡眠基金会长期主张永久实行标准时间,其新闻稿指出:“夏令时本质上违背人体昼夜节律的自然秩序。我们的生物钟依赖晨间强自然光唤醒身体并同步关键生理过程,以及傍晚弱光诱导睡意。为延长傍晚日光而改变睡眠节律有损健康。”
韦德与泽策尔同时提醒,该研究聚焦昼夜节律健康角度,未涵盖经济与安全等因素;模型假设的稳定睡眠及户外活动时间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泽策尔补充道:“人们实际光照习惯可能比模型假设更差——即便在加利福尼亚州这样气候宜人的地区,民众日均户外时间也不足5%。”
什么是昼夜节律?
大脑存在由日光与黑暗设定的主生物钟。这种约24小时的昼夜节律决定我们的清醒与困倦周期,其模式随年龄变化——这正是早起儿童逐渐变成难唤醒青少年的原因。晨光重置节律节拍,而傍晚褪黑激素水平激增引发睡意。夏令时带来的额外傍晚光照会延迟激素分泌,导致节律失调。
睡眠剥夺已被证实与心脏病、认知衰退、肥胖等多重健康问题相关。昼夜节律不仅调控睡眠,还深刻影响心率、血压、压力激素及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下一次时间调整将于2025年11月2日凌晨2点进行。
美联社对此报道有贡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