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通过饮用水、食物甚至呼吸进入人体。这些塑料颗粒渗透人体所有系统,包括大脑,并可能引发类阿尔茨海默病症状——这是罗德岛大学药学院研究人员在《环境研究通讯》发表的新发现。
该团队此前研究已证实微塑料可穿透血脑屏障。药学院助理教授Jaime Ros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塑料毒素对脑部健康的影响。研究显示,微塑料在大脑积累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特别是携带APOE4基因的人群——该基因变异使患病风险比APOE3基因携带者高3.5倍。
实验中,携带APOE4/APOE3基因的两组小鼠连续三周饮用含聚苯乙烯微塑料(常见于泡沫外卖盒和塑料杯)的水。对照组则未接触微塑料。通过开放场测试发现,接触微塑料的APOE4雄性小鼠更倾向于在开阔区域活动,雌性小鼠则表现出新物体识别障碍。这种性别差异与人类患者症状对应:男性患者多表现冷漠,女性患者则以记忆障碍为主。
Ross指出:"我们看到接触微塑料的转基因小鼠行为变化,这与人类疾病存在显著相似性。考虑到微塑料普遍存在,亟需加强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该研究数据支持了美国《微塑料安全法案》的立法必要性,该法案正推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微塑料对儿童、内分泌系统及癌症风险的影响。
研究团队建议加强环境毒素监管,此前2023年URI研究已发现纳拉甘塞特湾底沉积物两英寸层含超千吨微塑料。这项发现凸显了制定限塑政策的紧迫性。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