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将塑料水瓶置于高温环境(如车内)时,塑料会释放数十亿个微塑料颗粒和有害化学物质到水中。
近年来,随着微塑料摄入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被广泛认知,相关研究进入加速阶段。研究证实微塑料可能引发肝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等不良反应。2023年研究人员测试不同温度和紫外线对四种常见塑料的影响时发现,虽然每种塑料降解方式略有差异,但都会释放大量微塑料颗粒。实验显示,塑料瓶在高温下会向水中释放数十亿个微观颗粒,而作为对照组的冷藏环境存储瓶几乎未检测到微塑料释放。
这种结论并非首次出现。2014年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将16个品牌的瓶装水置于158华氏度(约70摄氏度)环境中存储四周,检测到大量化学物质释放。研究负责人Lena Ma教授指出:"如果长期储存瓶装水可能存在健康隐患。"该团队建议避免将瓶装水长时间存放在夏季车内或闷热的车库中。
2025年《总环境科学》期刊的研究显示,热饮是微塑料暴露的主要来源。英国测试的31种饮料中,热茶每升含约60个微塑料颗粒,热咖啡约43个,而冰饮含量显著降低(冰茶31个/升,冰咖啡37个/升)。
罗德岛大学神经科学副教授Jaime Ross向《华盛顿邮报》表示,虽然偶尔饮用放置过的水瓶未必立即危害健康,但应避免反复暴露。高温不仅促进微塑料释放,"还可能助长病原体滋生"。
2022年研究团队建议:"包括瓶装水在内的产品标签应注明包装材料成分,并警示双酚A释放风险。"为降低暴露风险,建议将饮用水储存在阴凉处,或改用可重复使用的玻璃和金属容器。同时建议采取家庭微塑料防控措施,避免持续暴露于这种"打地鼠式"的环境健康威胁中。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