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RID — 根据一项新的随机、真实世界试验数据,心肌梗死(MI)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持续时间应从1年缩短至3个月。
在DUAL-ACS试验中,MI后接受3个月DAPT继而改用单一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其全因死亡率较持续12个月DAPT组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尽管心血管死亡或复发性MI这一主要次要终点在两组间无差异,但研究者观察到接受12个月DAPT的患者大出血风险有显著上升趋势。由于新冠疫情期间招募受阻,试验样本量不足导致所有结果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首席研究者、爱丁堡大学心脏病学教授大卫·纽比(David Newby)指出,这些结果与既往研究及荟萃分析一致,支持MI后缩短DAPT疗程的策略。
"在缺乏明确疗效且存在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我认为‘少即是多’,患者应在MI后仅接受3个月的DAPT治疗,"纽比强调,"这将避免强效抗血栓药物可能导致的严重甚至致命副作用,同时最大化治疗获益。"
该研究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5年大会上公布。
临床实践的迫切议题
爱尔兰都柏林圣文森特私立医院心脏病学主任罗伯特·伯恩(Robert Byrne)指出,DAPT疗程的选择是临床实践中的"迫切议题"。他指出既往研究多基于亚洲人群,结果的普适性存疑,而DUAL-ACS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纽比在报告中回顾,部分荟萃分析显示延长DAPT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尽管如此,欧洲和北美现行指南仍对无高出血风险的MI患者给予12个月DAPT的1A类推荐。他提醒,25年前奠定DAPT基础的CURE试验已显示氯吡格雷获益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3-12个月疗效减弱而出血风险持续存在。
真实世界与研究设计
DUAL-ACS试验原计划纳入17,000例患者,但因疫情仅完成5,000例招募。受试者主要来自苏格兰,平均年龄63岁,73%为男性,25%接受药物治疗,66%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7%接受搭桥手术。
患者平均在MI后2天被随机分配至3个月或12个月DAPT组(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主要为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结果显示:
- 3个月组全因死亡率为2.7% vs 12个月组3.4%(风险比[HR] 0.78;P=0.12)
- 心血管死亡或非致死性MI发生率分别为9.3% vs 8.9%(HR 1.04;P=0.61)
- 重大出血风险分别为3.2% vs 4.0%(HR 0.78;P=0.097)
指南修订的呼声
纽比质疑现行指南依据:"为何要给予12个月DAPT?既无疗效证据,又有危害信号,我们迫切需要重新评估指南推荐。"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卡洛林斯卡医学院斯特凡·詹姆斯(Stefan James)教授指出,DUAL-ACS的真实世界设计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虽然结果未达显著性,但数据趋势显示缩短疗程可降低死亡率,同时伴随预期中的MI/支架血栓风险小幅上升。他特别强调,停用阿司匹林而保留P2Y12抑制剂的替代策略可能带来更优预后,这或将成为未来指南修订的重要方向。
资助信息
DUAL-ACS试验由爱丁堡大学、苏格兰NHS Lothian卫生局和英国心脏基金会资助。研究团队声明无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