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太空中的时间流逝速度更慢,宇航员理论上应呈现延缓衰老现象。但最新研究显示,太空旅行可能通过极端生理压力加速人体细胞衰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干细胞生物学家卡特里娜·贾米森(Catriona Jamieson)团队发现,在国际空间站培养约一个月的人类造血干细胞(HSPCs)出现自我更新能力下降和分子衰老迹象。该成果发表于《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
研究团队通过荧光基因报告系统实时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发现太空培养的干细胞呈现细胞分裂活跃度增加和休眠期减少。返回地球后,这些细胞表现出端粒长度缩短、端粒维持基因表达下降,以及单碱基突变频率升高。利用AlphaMissense算法分析显示,这些突变与克隆性造血现象相关,可能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风险。
NASA的双胞胎研究(2015年)曾发现太空停留近一年的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与其地球兄弟马克存在显著分子差异,包括持续存在的端粒缩短现象。贾米森团队的最新实验进一步确认了空间环境对特定细胞类型的衰老加速效应。
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可通过实时分子监测和防护策略开发来应对太空健康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使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骨髓样本培养干细胞,45天实验周期中部分样本在国际空间站培养,另一部分在地面实验室作为对照。
这项发现不仅为太空医学提供重要参考,也可能推动地球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贾米森指出,太空研究已多次促进地球医疗技术发展,例如微流控芯片和基因组分析技术的革新。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