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痴呆症存在紧密关联,两者共享生物通路甚至重叠治疗方案,共同影响大脑健康。糖尿病通过能量代谢、血管系统和炎症反应损害大脑,部分治疗手段可能延缓或预防痴呆症。
糖尿病与痴呆症的联系日益清晰。近期研究揭示血糖调节紊乱如何损伤大脑功能,而脑部疾病又会反向影响葡萄糖控制。以下是十项基于研究的发现,阐明两种疾病的交织关系。
1) 糖尿病显著提升痴呆症风险
糖尿病患者罹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比非患者高出约60%。反复的低血糖发作亦与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增加50%相关。
2) 胰岛素抵抗同样影响大脑
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主要成因——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这导致过量葡萄糖滞留血液,引发有害后果。
尽管该现象多见于肝脏和肌肉,大脑同样存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胰岛素反应减弱可能限制大脑利用葡萄糖供能的能力,导致认知功能丧失。
3) 痴呆症中的大脑"糖短缺"
大脑仅占体重的2%,却消耗人体20%的能量。痴呆症患者神经细胞似乎丧失有效利用葡萄糖的能力。
这种葡萄糖利用障碍与胰岛素抵抗的组合,有时被非正式称为"3型糖尿病"。
4) 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即使未患糖尿病也属糖尿病前期。动物研究显示,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脑部变化会提升血糖水平。
此外,阿尔茨海默病最高遗传风险因子APOE4基因变体,通过将胰岛素受体困于细胞内使其无法正常激活,从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5) 血管损伤连接两种疾病
糖尿病损害血管,引发眼、肾、心脏并发症,大脑同样面临风险。过高或波动的血糖水平会损伤脑血管,减少血流与氧气输送。
糖尿病还会削弱大脑保护屏障,使有害物质侵入,导致炎症。血流减少与脑部炎症均与痴呆症密切相关。
6) 美金刚:源自糖尿病研究的痴呆症药物
用于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美金刚,最初作为糖尿病药物开发。虽未能有效控制血糖,但研究者后续发现其对脑功能的益处。这表明糖尿病研究可能为脑部疾病治疗提供线索。
7) 二甲双胍或可保护大脑
作为最广泛使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不仅降低血糖,还能进入大脑减轻炎症反应。
部分研究表明,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痴呆风险较低,停药后风险可能回升。目前正开展针对非糖尿病人群的临床试验。
8) 减肥针剂或减少脑内斑块堆积
司美格鲁肽(Ozempic、Wegovy)等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可降低血糖并辅助减重。数据显示,使用此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痴呆风险更低。对比研究发现,GLP-1类药物降低痴呆风险的效果甚至优于二甲双胍。
两项重大试验Evoke与Evoke Plus,正在测试口服司美格鲁肽对轻度认知障碍或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作用。
9) 胰岛素治疗或有益大脑
鉴于大脑胰岛素抵抗是核心问题,研究者测试了鼻喷胰岛素疗法。该方法将胰岛素直接输送至大脑,同时减少对血糖的影响。
小型研究表明此类喷雾或可改善记忆、减缓脑萎缩,但给药方式仍存挑战:喷雾剂进入大脑的胰岛素量波动较大,长期安全性尚未确证。
10) SGLT2抑制剂或降低痴呆风险
新证据显示,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一类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降低痴呆风险(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更显著。此类药物通过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该研究延续了早期发现——SGLT2抑制剂可能通过减轻脑部炎症来降低痴呆风险。
这一不断积累的证据表明,管理糖尿病不仅保护心脏与肾脏,更有助于维持大脑功能。
尚待解答的问题是:降糖药物仅能降低糖尿病相关痴呆风险,还是对非糖尿病人群同样有效?
然而,糖尿病研究已成功开发至少13类药物、多种联合疗法,催生50余种药品。这些药物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减轻炎症。其"附带效应"可能是在衰老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脑部健康。
本文作者:
- 克雷格·比尔,埃克塞特大学实验糖尿病学副教授
- 娜塔莎·麦克唐纳,埃克塞特大学生化博士候选人
(改编自最初发表于The Conversation的文章)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