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透析与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

Thromboembolic Risk in Dialysis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 Cardiology | JAMA Network Open | JAMA Network

美国英语心血管医学/肾病学
新闻源:jamanetwork.com
2025-09-11 12:32:23阅读时长3分钟1032字
透析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口服抗凝药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风临床治疗新方案前瞻性研究

内容摘要

本研究对比了左心耳封堵术(LAAO)与口服抗凝药(OAC)对透析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预防效果。通过美国肾脏数据系统分析显示,LAAO在降低复发性出血事件和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OAC,但对中风预防效果相当。研究揭示透析人群抗凝治疗的高出血风险,强调需重新评估传统血栓预防策略的有效性,为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潜在替代方案。

透析患者发生肾衰竭(KF)后心房颤动(AF)的发病率较高。肾病学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出血高风险前提下,有效预防此类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尽管已有大量相关研究,但针对透析患者的口服抗凝药(OAC)治疗有效性仍存在争议。由于出血风险高且抗血栓效果未获充分验证,目前心内科和肾病学指南均未对该人群治疗方案提供明确建议。

近年来,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LAAO)被提出作为高出血风险AF患者药物治疗的替代方案。随机临床试验证实,该技术在预防非瓣膜性AF患者中风方面,疗效不劣于维生素K拮抗剂(VKAs),可能也不劣于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尽管针对透析患者的LAAO研究(如Watch-AFIB和STOP-ARM)因招募困难终止,但正在进行的LAA-KIDNEY研究仍具前景。

Dhar等通过美国肾脏数据系统分析了42,857例新诊断AF透析患者的临床结局,发现接受LAAO(293例)的患者在复发性出血事件和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OAC组(12,031例),而中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和联合虚弱模型分析,首次系统论证了LAAO在降低透析患者出血风险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揭示:仅不足三分之一的AF透析患者接受了血栓预防治疗。这源于多项研究显示OAC治疗显著增加出血风险,而预防血栓的有效性证据薄弱。近期两项大型荟萃分析同样证实:透析患者使用OAC未显著降低中风风险,却显著增加出血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未纳入未接受抗血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数据。因此,透析患者是否应常规进行血栓预防仍存争议。唯一比较LAAO与无治疗方案的研究显示,LAAO组患者中风和死亡率均下降,且出血事件相当,但需更多研究验证。

研究数据显示:尽管中风发生率为8.0%(163/2037),但出血发生率高达33.5%(687/2037)。OAC组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期间,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血栓风险。此外,约90%患者使用VKAs治疗,但缺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质量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证据显示阿哌沙班较VKAs更安全,仍有90%患者未选择该疗法。同时,93%的透析患者因使用肝素类抗凝剂进行血液透析,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

研究未明确探讨LAAO术后抗血栓治疗方案(双联/单联抗血小板治疗或VKA)。现有指南虽未明确建议,但常规术后3-6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恰逢出血高发期,而抗血小板药物本身亦会增加出血风险。

尽管存在回顾性研究设计局限,该研究首次系统论证了LAAO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面对透析人群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血栓风险的现状,开发既能有效预防血栓又降低出血风险的新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尚需更严谨的前瞻性研究验证现有结论。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