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满50岁前,前NBA中锋兼托里派恩斯高中校友斯科特·波拉德(Scot Pollard)曾遭遇严重心力衰竭,唯有心脏移植能挽救生命。
波拉德生命中有两个刻骨铭心的日期。第一个是1991年10月28日,当时在索拉纳海滩急需移植手术的父亲珀尔(Pearl)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4岁。
第二个日期则较为模糊——1999年冬季某周,NBA停摆刚刚结束,波拉德正准备职业生涯第二次训练营(这次是代表亚特兰大老鹰队,在被底特律活塞队交易换取克里斯蒂安·莱特纳后)。体检时他接种了人生第一剂流感疫苗,数天内便病重到在酒店房间度过了整个因罢工缩短的训练营。
"刚恢复健康,球队就说'今晚有比赛,要么把你列在无伤储备名单,要么裁掉你'",波拉德在8月20日DCM基金会网络研讨会上回忆道。经与告知其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已准备签约的经纪人商议,波拉德请求老鹰队解除合同,次日便代表国王队在费城出战。
"那是我人生第一针流感疫苗,结果病得很重"。在分享更多经历前,波拉德特别提醒听众:"我不是医生或律师,只是讲述自身经历。可能会提到某些医学史中可能带有政治或争议性的内容,但我不会指导你们怎么做——只陈述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二十年后,一次常规预防措施引发了更严重的健康危机。波拉德在接种第二剂新冠流感疫苗建议后出现严重症状,检查发现其携带先前未检测出的遗传性心脏病。
此后三年间,他经历心力衰竭、多种药物严重副作用及多次失败的射频消融手术。"我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情况极其糟糕"。一次快速诊所(Minute Clinic)就诊最终转为紧急入院,检测显示病毒攻击心脏,触发了当年夺走16岁波拉德父亲生命的相同遗传病。
成长于"巨人家庭"的波拉德将健康归功于身边人。父亲身高2.06米体重172公斤,母亲身高1.88米,五个兄弟姐妹都高于同龄人。"我不怕高大的对手,因为从小就有经常揍我的大块头,对抗更强壮的球员对我来说再正常不过"。
在与心衰抗争两年半且治疗失败后,波拉德最终接受心脏移植。最初犹豫时,妻子戴恩(Dawn)提醒他:"这不只关乎你,而是关乎我和孩子们",迫使他面对童年时父亲早逝的噩梦。作为四个孩子的父亲,当时两个孩子仍未成年。
在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被列为罕见的1E级(针对体型特殊患者)后,波拉德于2024年2月16日获得救命心脏。捐献者凯西·安吉尔(Casey Angell)——其姓氏与父亲珀尔(Pearl)形成巧妙呼应——这位45岁德克萨斯男子因肺炎去世。2025年3月,波拉德与安吉尔家属见面。"凯西的心脏在我的胸膛跳动,让我与家人多相处。"
这段经历促使戴恩创立推广器官捐献的"生命珍珠"(Pearls of Life)慈善机构,波拉德担任代言人。该机构通过个人故事教育公众,纪录片《珍珠之心》(Heart of Pearl)正记录波拉德的医疗挑战与移植过程中的人际联结。
波拉德高中前三年就读于托里派恩斯高中,父亲去世后转学至华盛顿州肯纳威克的卡米亚金高中(Kamiakin High)。作为高三学生,他入选《 Parade 》全美第三阵容,随后在堪萨斯大学效力四年。1997年选秀大会第19顺位被选中,NBA生涯11年先后效力活塞、国王、步行者、骑士和凯尔特人,并于2008年随绿军夺冠。
"全球仅约400人在NBA效力超过十年,历史总球员约5000人。很多比我更高或更天赋的球员都没能坚持那么久",波拉德谦逊又自豪地总结。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