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影响专注力、自控力和行为模式的神经发育障碍。全球大量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这些药物能帮助集中注意力、保持静止并在学业上取得进步。
然而,芬兰最新研究揭示重要问题:ADHD药物实际使用周期远超临床试验验证的安全期限。由图尔库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及芬兰社会保险局(Kela)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芬兰儿童用药平均超3年,约25%患者持续用药超过7年。
这项研究发表于《欧洲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揭示了三项关键事实:
- 长期安全性存疑 - 药物审批仅要求验证1年内的安全性,但临床数据显示约1/4患者用药周期达9年;
- 性别差异显著 - 男性患者占用药群体主要比例,6-8岁男孩平均用药6.3年,成为用药周期最长的群体;
- 发育风险突出 - 药物使用常覆盖大脑发育关键期,但目前缺乏对照试验验证长期影响。
研究负责人Päivi Ruokoniemi博士指出:"当前对长期安全性的认知存在重大空白。现有观察性研究难以区分健康变化是药物作用还是其他因素导致。" 研究建议:仅在行为疗法无效时才使用药物,并需每年评估必要性。数据显示芬兰青少年用药率较研究期已翻倍,增速超过北欧其他国家。
研究团队呼吁加强长期研究,特别需要建立对照实验追踪药物对神经发育、心血管系统等潜在影响。该研究揭示了全球ADHD治疗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缺口,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警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