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大规模长期研究显示,某些甜味剂可能加速认知功能衰退,特别是在中年成年人群中,这引发了关于这些糖替代品真实安全性的新争议。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9月3日,下午4:05
Natalie Rizzo 注册营养师
Bill Boch / 盖蒂图片社
人工甜味剂长期以来被宣传为比蔗糖更健康的选择,但最新研究显示其对大脑健康可能并非无害。一项针对12,000名巴西中年成年人的大型长期研究发现,低热量和零热量甜味剂的摄入与认知衰退存在关联,特别是60岁以下人群。
这项开创性研究为人工甜味剂具有潜在健康影响提供了新证据,尽管这些甜味剂也具有降低热量摄入、减少龋齿风险和辅助血糖管理等益处。如果您是人工甜味剂的常规使用者,以下研究发现值得关注。
哪些甜味剂与认知衰退相关?
研究团队对8,000名巴西中年成年人进行了为期8年的追踪,通过自我报告测量了七种常见甜味剂的膳食摄入量:
- 阿斯巴甜
- 糖精
- 乙酰磺胺酸钾
- 赤藓糖醇
- 山梨醇
- 木糖醇
- 塔格糖
"我们选用了当时巴西市场可获得的甜味剂品种,"圣保罗大学老年医学副教授、研究作者克劳迪娅·苏莫托博士通过邮件告知TODAY.com:"遗憾的是,像三氯蔗糖和甜菊糖苷这样的甜味剂在招募时尚未上市。"
研究发现,这七种甜味剂的高摄入量与整体认知和语言流畅性测试得分下降显著相关。所有参与者均呈现相似结果,但糖尿病患者群体的甜味剂摄入与记忆衰退关联尤为显著。
有趣的是,该影响在60岁以下成年人中更为明显,而60岁以上群体未显示显著关联。这表明中年时期的饮食习惯可能在痴呆症状出现数十年前就已对大脑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苏莫托解释说:"认知功能通常在25-30岁达到顶峰,此后功能会出现极缓慢的自然衰退。我们的研究显示,甜味剂摄入可能加速这一自然进程,即便是在中年群体中。"
研究团队推测,人工甜味剂可能通过神经炎症、神经退行性变化或肠道-大脑轴紊乱等机制影响大脑功能。例如动物研究显示,阿斯巴甜可触发脑部炎症,而赤藓糖醇、山梨醇等糖醇类物质可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并破坏血脑屏障。
不过这些动物研究使用的甜味剂剂量远超普通人群的日均摄入量。苏莫托解释说:"虽然研究结果可能无法直接套用于饮料和食品中的低剂量应用场景,但需要更多基于动物模型和人体的深入研究。"
是否应避免人工甜味剂?
作为首项大规模证实人工甜味剂与认知衰退存在关联的队列研究,苏莫托强调仍需更多后续研究。她建议:"未来研究可采用客观测量方法评估参与者的甜味剂暴露量,并通过脑部影像定位受影响区域。也可开展随机对照试验,让参与者减少或完全替代现有甜味剂摄入。"
基于现有数据,苏莫托建议采取适度原则:"尽可能限制摄入量,理想情况下应避免每日使用。"根据现有科学证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仍认定这些甜味剂对人体摄入是安全的。
哪些食品最常含这些甜味剂?
人工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加工食品和饮料中,包括:
- 无糖汽水和"零糖"饮料
- 无糖口香糖和薄荷糖
- 包装蛋白棒和奶昔
- 低热量甜点、糖果和冰淇淋
- 风味酸奶和布丁
- "轻盈"沙拉酱、调味品和佐料
预防认知衰退的健康饮食习惯
研究表明,保护大脑健康的最佳策略是坚持富含全植物性食物的整体饮食结构,包括色彩丰富的水果、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物和豆类。某些营养素如健康脂肪、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胆碱,对降低炎症和促进大脑健康具有特别益处。
如果您每天都在使用糖替代品,可以尝试以下健脑替代方案:
- 用加入柠檬、青柠或新鲜浆果的苏打水替代无糖汽水
- 选择原味希腊酸奶,加入一茶匙榛子巧克力酱、肉桂或新鲜水果
- 选择低添加糖的蛋白棒或自制能量球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