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心房颤动

teachingmedicine.com/Lesson.aspx?l_id=62

美国英语医学教育
新闻源:unknown
2025-08-12 10:41:06阅读时长2分钟793字
心房颤动诊断标准电生理机制临床意义治疗方案心室颤动心率心律P波PR间期QRS波群结构性心脏异常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摄入

内容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包括心律不规则、无P波、窄QRS波群等关键特征,并探讨了其电生理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内容涵盖心房颤动的起源、心电图特征、相关疾病、治疗方案及典型病例分析,旨在帮助医学学习者准确识别和处理这一常见心律失常。

诊断标准:

不要将心房颤动(AF)与心室颤动混淆。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电生理机制

心房颤动的起源位于心房,因此名称包含"心房"。这种心律失常并非来自窦房结。可将其理解为心房内存在多个微小的电活动环路,每个环路都作为随机的起搏点:

这些起搏点随机向房室结发送电信号。由于信号完全随机,心电图的基线呈现波动性混沌基线。心房颤动不存在等电位基线。

同时存在无P波的特征。在某些位置可能会观察到类似P波的波动,但这些实为混沌基线的随机变化,本质是伪P波。应保持清醒判断。

心房产生的电信号数量极高,可达每分钟300-500次。这远超房室结的传导能力,因此多数冲动会被阻断。这种阻断具有保护意义;若全部传导,心室率将过高导致心脏无充足时间充盈血液,最终形成无效射血。

未治疗的心房颤动常伴随快速心率。由于心房的随机电信号冲击房室结,其传导模式呈现随机性。这解释了心房颤动时心室节律不规则无规律的特征。

临床意义

心房颤动临床常见,多发于老年患者。以下情况与该病症相关:

治疗方案

治疗包括:

典型病例

案例显示缓慢心率(可能使用药物控制)且波动基线明显。注意观察是否存在P波?答案是否定的。即使表面观察,也不存在真正的P波。

另一案例基线波动不显著但仍存在。心律不规则无规律,与结性心律的区别在于节律特征。

快速心房颤动案例中,心律看似规律,但仔细观察仍存在随机性。宽QRS波群案例中伴随T波和ST段异常。注意宽QRS并非诊断必备条件,可能提示合并其他心脏问题。心房颤动本身不导致宽QRS,但可与导致宽QRS的其他诊断并存。

第5课 共14课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