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A-Fib)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脏心律失常,影响全球数百万患者。其特征是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收缩。心房无法有效收缩而是出现颤动,增加了血栓形成及脑卒中等危及生命并发症的风险。
什么是心房颤动?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有节律的电脉冲,经心房传导引发协调收缩。
在A-Fib中,电活动紊乱起源于心房多个位点,导致:
- 心房活动异常("颤动波")
- 有效心房收缩消失
- 不规则的心室反应,引发心律不整
关键要点:心电图呈现绝对不规则的节律且无P波是A-Fib的典型特征。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 心率:通常超过100次/分钟(治疗或慢性病程可减慢)
- 心律:绝对不规则
- P波:消失,代之以颤动波(f波)
- PR间期:无法测量
- QRS波群:形态正常(若存在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可变宽)
心电图表现为无P波及RR间期绝对不规则是诊断关键。
心房颤动的病因
A-Fib可由多种心脏及全身性疾病引发:
1. 心脏病因
- 心力衰竭
- 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病史)
- 高血压(最常见病因)
- 瓣膜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 心脏术后状态
2. 非心脏病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毒性A-Fib)
-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
3. 年龄与危险因素
- 老年人发病率高
- 家族史
- 过量饮酒(假日心脏综合征)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症状,但出现症状时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无效与心排量下降:
常见症状:
- 疲劳
- 头晕或眩晕
- 呼吸困难
- 心动过速
- 心悸(心律不规则)
- 焦虑
重要提示:部分患者以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为首发表现。
心房颤动的并发症
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
心房颤动导致血液淤积形成血栓,可能引发:
- 脑卒中
- 心肌梗死
- 肺栓塞
- 深静脉血栓
A-Fib患者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倍。
心房颤动的治疗
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稳定性,遵循三大原则:
室率控制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 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 地高辛(较少用,适用于老年或活动量少者)
节律控制
-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索他洛尔、氟卡尼)
- 电复律(同步电击恢复窦性心律)
抗凝治疗(预防血栓)
- 华法林(需监测INR)
- 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
稳定患者
- 氧疗
- 室率/节律控制药物
- 长期抗凝预防脑卒中
不稳定患者(严重低血压、胸痛、休克)
- 氧疗
- 立即同步电复律
- 后续抗凝治疗
注意:心房颤动不使用除颤(仅用于无脉性室速/室颤)。
心房颤动的复律治疗
新发或症状明显者常需复律,但需注意:
- 若A-Fib持续>48小时,建议复律前抗凝3周
- 或通过经食道超声(TEE)排除左心房血栓后紧急复律
A-Fib与V-Fib鉴别表
特征 | 心房颤动(A-Fib) | 心室颤动(V-Fib) |
---|---|---|
起源 | 心房 | 心室 |
心律 | 绝对不规则 | 无序颤动 |
P波 | 颤动波替代P波 | 无P波 |
QRS波群 | 正常窄波 | 无明确QRS波 |
临床风险 | 脑卒中、心衰 | 猝死 |
治疗 | 室率控制+抗凝 | 立即除颤+心肺复苏 |
常见问题解答
Q1. A-Fib会自行消失吗?
会。称为阵发性A-Fib,发作可自止但易复发,需长期管理。
Q2. A-Fib等同于心肌梗死吗?
否。A-Fib是电活动异常,而心梗是血管阻塞。但A-Fib增加心梗风险。
Q3. 哪些生活方式有助于管理?
控制体重、限酒咖啡、治疗高血压、改善睡眠呼吸暂停、避免兴奋剂。
Q4. 复律与除颤有何区别?
- 复律:同步电击用于不稳定A-Fib。
- 除颤:非同步高能电击用于无脉性室速/室颤。
Q5. 抗凝药能治愈A-Fib吗?
不能。抗凝药预防血栓和脑卒中,但不纠正心律失常。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