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速率或节律异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是由控制心跳的电信号异常所导致。
- 当心跳过快时称为心动过速
- 当心跳过慢时称为心动过缓
- 当心跳信号过早触发时称为早搏或额外心跳,可能感觉心脏漏跳
心律失常类型众多,可能影响心脏的上部(心房)或下部(心室)。最常见类型是心房颤动,表现为心跳快速且不规律。
某些心律失常是无害的,例如运动时心跳加快或睡眠时减慢。但若频繁出现心律不齐,可能意味着心脏泵血不足。接受治疗并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预防心脏损伤引发的恶性循环。
病因分析
多种因素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包括既往心脏病史、吸烟、先天性心脏病和压力。以下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 家族遗传史
- 患有心血管疾病、肺病、肾病、肥胖或睡眠呼吸暂停
- 年龄增长
- 近期接受过心脏、肺部或咽喉手术
- 服用某些药物
- 使用违禁药物
存在风险因素时,过度劳累、血压升高或情绪压力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常规体检时才被发现。典型症状包括:
- 心跳过快或过慢
- 心跳漏拍、震颤或沉重感
- 胸痛或不适
- 头晕或晕厥
- 呼吸困难
- 出汗
- 疲劳或虚弱
出现胸痛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
诊断方法
医护人员通常通过心电图(EKG)检测心脏电活动。具体步骤包括:
- 询问病史与生活习惯
- 体格检查(测量心率与脉搏)
- 血液检查及其他心脏检查
- 检查下肢是否有水肿
- 排查甲状腺疾病等继发因素
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起搏器,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目标是恢复正常心律。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脏、大脑和其他器官损伤,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建议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律失常,包括:
- 保持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
-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 避免过量饮酒与咖啡因
- 戒烟限酒
美国国立心肺与血液研究所(NHLBI)提供专业医学指导。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