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大学生物工程师开发的突破性缓释药物技术,可能解决全球每年因用药不当造成的超千亿美元医疗浪费问题。这种创新的微粒控释系统能让患者通过单次注射获得持续数月的药物或疫苗治疗效果。
"这对于慢性病治疗具有革命意义,"《先进材料》期刊发表的研究通讯作者凯文·麦克休表示。"数据显示50%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问题。使用这种技术后,单次注射可维持数月疗效。"
当前缓释药物普遍存在的"首剂效应"——初期释药过快导致剂量波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麦克休团队研发的PULSED技术通过3D打印和软光刻工艺,制造出300余个可生物降解的PLGA聚合物微柱阵列。这种直径100-400微米的微粒可通过标准针头注射,通过调节聚合物配比可使药物释放在10天至5周间精确控制。
技术突破在于创新的非接触式热封工艺。研究者偶然发现,将PLGA微柱悬于热源上方加热,可使顶部熔融自密封而底部保持完整。这种改进使规模化生产成本降低,每个邮票大小的载药阵列(22x14微柱)仅需数秒即可完成封装。
该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展现出特殊优势:微粒可精准定位于注射部位持续释放高浓度化疗药物,既提高疗效又减少全身副作用。研究团队已成功演示四种药物负载方法,并验证了微粒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定位能力。
技术的潜在应用还包括疫苗递送。麦克休指出,多针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因医疗条件限制难以完成接种计划,而具备脉冲释放特性的微粒可在预定时间触发疫苗成分释放,这种"全或无"释放机制可确保免疫效果。
研究获得德克萨斯州癌症预防研究所等机构资助。虽然目前尚未进行6个月以上长效释放实验,但已有文献证实PLGA材料具备半年缓释潜力。这项突破为解决全球用药依从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