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研究,大脑中的铁含量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未来发展的预警信号。
研究表明,这种化学元素的高水平积累会增加脑部毒素并触发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特别是当其与阿尔茨海默病标志性病理标志物异常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相互作用时更为显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定量磁化率映射(QSM)的特殊MRI技术可精准测量脑内铁含量。
该研究资深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放射学副教授许莉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QSM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先进MRI技术,能以较高精度测量组织磁化率。它可检测不同脑区铁含量的微小差异,为患者提供可靠且无创的铁含量测绘和量化手段,这是传统MRI技术无法实现的。"
相比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内的传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成像方法,QSM MRI具有"无创且更具成本效益"的优势。
这种测量手段可帮助预测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可能性,即使受试者尚未表现出任何症状。
在发表于《放射学》期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58名先前研究项目中的认知健康参与者进行了QSM测试。经过7年半的随访后发现,大脑两个关键区域(内嗅皮层和壳核)的铁含量升高与更高风险的轻度认知障碍相关,而轻度认知障碍通常是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前兆。
许莉博士告诉福克斯新闻数字频道:"研究的核心发现是,某些与记忆学习相关脑区(如我们的研究所示的内嗅皮层和壳核)的较高铁含量,与2-4倍的认知障碍风险和更快的认知衰退速度相关。这种脑铁变化可在记忆丧失发生数年前就检测到,此时参与者仍处于认知正常状态。"
研究人员同时指出该研究存在局限性,包括参与者群体以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为主且具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若更大规模、更多样化的研究能证实这些发现,该MRI技术可能为痴呆高风险人群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研究团队指出,虽然脑铁积累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但铁元素在年轻时期对认知健康和神经发育仍具重要功能。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铁螯合疗法(去除铁)虽在探索中,但其效果尚不明确,仍需更多研究。
该研究获得美国国立生物医学成像与生物工程研究所、国家衰老研究所和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