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药物递送平台,未来可能让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代谢紊乱患者通过简单注射接收基于蛋白质的治疗药物。
当前接受蛋白质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由于这些生物制剂需高剂量才能生效,但传统制剂在低浓度下才能保持稳定性,静脉输注成为唯一选择。
8月20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斯坦福团队研发的新制剂方法能将药物浓度提升至500mg/mL以上。这种技术使用标准注射器或自动注射装置即可快速完成给药,将原本数小时的诊所治疗转化为数秒的家庭注射。
"这是一种普适性递送平台,理论上适用于任何生物制剂。"材料科学与工程副教授埃里克·阿佩尔(Eric Appel)表示,"我们的技术让治疗从需要数小时静脉输液转变为家用自动注射器即可完成的操作。"
革命性聚合物涂层
研究团队开发的聚丙烯酰胺共聚物(MoNi)具有超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玻璃状结构。通过喷雾干燥技术,蛋白质药物与MoNi混合后形成类糖果包衣结构——蛋白质包裹在核心,MoNi形成固态外壳。
"这种结构让蛋白质颗粒既保持干燥稳定,又能顺畅流动。"共同第一作者卡罗琳·琼斯(Carolyn Jons)解释道,"球形颗粒表面光滑,可轻松通过细针注射,浓度却能达到传统制剂的两倍以上。"
实验证明,该技术成功应用于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新冠单克隆抗体三种蛋白质药物。制剂在-20℃至40℃温度区间均保持稳定,经过10次冻融循环后未出现降解。
"颗粒的机械特性比药物分子化学结构更重要。"共同第一作者亚历山大·普罗什尼茨(Alexander Prossnitz)强调,"这意味着几乎任何蛋白质药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新工艺,突破现有技术的稳定性限制。"
治疗方式革新
MoNi材料已完成多个临床前安全性评估,喷雾干燥技术在制药业已有成熟应用,这使新平台具备快速推进临床应用的潜力。技术已授权给当地初创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
"现有技术难以稳定的潜力药物现在可能成为现实。"阿佩尔教授指出,"我们的平台不仅能开发新型生物制剂,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在家自主完成注射,彻底改变疾病管理模式。"
团队特别指出,单克隆抗体这类传统静脉用药的变革意义重大。普罗什尼茨表示:"当患者能在家自行完成抗体注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