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全解析
由Uzochukwu Ibe医学博士审阅 — 作者Adam Felman — 2025年5月30日更新
心脏病指所有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案取决于心脏病的具体类型。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心脏病是美国首要死因。2022年全美约五分之一死亡与心脏病相关。
心脏病类型
心脏病统指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同种类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不同影响。
冠状动脉疾病
研究显示约半数心脏病病例由冠状动脉疾病(CAD)引起。当动脉内形成斑块(含胆固醇等物质)导致动脉硬化狭窄,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会减少心脏供血,造成心肌缺氧,最终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心跳异常)。斑块破裂可完全阻断血流,导致心肌梗死。
先天性心脏缺陷
患者出生即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类型包括:
- 异常心瓣:瓣膜无法正常开合或出现渗漏
- 间隔缺损:心室或心房隔膜存在孔洞
- 闭锁症:某一心脏瓣膜缺失
重大结构性缺陷可能涉及心室缺失或大动脉连接异常,轻微缺陷可能终生无症状,仅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
心律失常
当调控心跳的电信号异常,就会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过速、过缓或不规则。主要类型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危及生命。
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扩张导致心肌变薄无力,泵血功能减弱。病因包括既往心脏病发作、心律失常或毒素影响,部分病例病因不明。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瓣膜问题。
心肌梗死
当心脏供血中断,心肌组织可能受损或坏死。CAD是最常见诱因,但动脉突然痉挛或狭窄也会导致此类事件。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指心脏功能受损但仍在运转的状态。充血性心力衰竭特指泵血或舒张功能障碍,需及时治疗。长期未治疗的CAD、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会增加患病风险,需及时干预以避免致命并发症。
肥厚型心肌病
通常由遗传基因突变引发,心肌壁异常增厚导致泵血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在中老年时期才确诊,疾病可能随时间恶化并引发多种心脏问题。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早期筛查。
二尖瓣关闭不全
当二尖瓣闭合不严导致血液回流,会增加心脏负荷,长期发展可能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二尖瓣脱垂
瓣膜关闭时异常鼓入左心房,可能产生心脏杂音。遗传因素和结缔组织异常是主要诱因,通常不危及生命,但部分患者需要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膜增厚或粘连导致无法正常开启,阻碍左心室向主动脉泵血。可能为先天缺陷或后天钙化/瘢痕所致。
心脏病症状
症状表现因具体病症而异:
- 常见症状:胸痛、呼吸困难、疲劳、头晕、水肿
- 儿童先天性缺陷:可能出现皮肤青紫(发绀)和运动能力受限
心脏病发作症状
需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包括:
- 胸痛
- 呼吸急促
- 心悸
- 恶心呕吐
- 肢体疼痛(手臂/下颌/背部/腿部)
- 窒息感
- 脚踝肿胀
- 疲劳
- 心律异常
心肌梗死可能发展为心脏骤停,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体外除颤器。
成因与风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心脏病:
- 心脏局部或整体损伤
- 血管异常
- 心肌供氧不足
- 心律异常
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
- 吸烟
- 高血糖/糖尿病
- 过量饮酒
- 超重肥胖
- 不良饮食
- 年龄超过50岁
- 肾脏疾病
- 缺乏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贫困和压力是全球心血管疾病上升的关键社会因素。
治疗方案
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
药物治疗
- 抗凝药:如华法林(Coumadin)、达比加群(Pradaxa)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赖诺普利(Prinivil)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Lopressor)
- 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Cardizem)
- 降胆固醇药物:如阿托伐他汀(Lipitor)
- 利尿剂:如呋塞米(Lasix)
-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Nitrostat)
医生会根据疗效调整用药方案,出现副作用时需重新评估治疗。
手术治疗
当药物无效时可考虑:
- 冠状动脉搭桥术:移植血管绕过阻塞部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球囊扩张狭窄血管并植入支架
- 瓣膜修复/置换
- 先天缺陷修复术
- 植入医疗设备(如起搏器)
-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 迷宫手术:治疗房颤
预防措施
建议采取以下生活方式干预:
- 均衡饮食:多摄入全谷物、新鲜果蔬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
- 体重管理:维持健康体重
- 戒烟限酒
- 基础疾病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
总结
心脏病是常见健康问题,部分类型具遗传性不可预防。但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及早诊早治,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并改善预后。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