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嗅觉丧失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警信号。这种导致认知能力退化的疾病通常会在确诊前数年出现感官变化,而这些看似无关的症状实为重要警示。
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及人类脑组织样本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异常攻击嗅球(大脑气味处理中枢)与蓝斑核(感官处理区域)间的神经纤维是关键机制。动物实验显示,这些连接纤维在疾病早期就出现损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证实了人类患者存在相同神经通路紊乱。
这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表明,嗅觉减退不仅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征兆,还可能成为筛查高危人群的重要指标。慕尼黑大学的约亨·赫姆斯教授指出:"我们的发现为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患者开辟了新途径,这将使高危人群能在认知障碍出现前接受诊断和干预。"
尽管目前痴呆症尚无治愈方法,但早期诊断意义重大。数据显示英国现有94.4万痴呆症患者,美国患者约700万。英国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研究显示,2022年该病致死人数达74,261人,已超越心血管疾病成为首要致死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发表于《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生活目标感可降低8%的认知障碍风险。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阿拉扎·温戈教授指出:"生活目标感能增强大脑抗衰老能力,即使携带阿尔茨海默病基因者,目标感也能延缓发病约1.4个月。"
研究还发现其他早期预警信号,如空间认知障碍(与人站立距离异常)可能在典型症状出现前20年就存在。英国相关研究显示,2022年痴呆症社会成本达420亿英镑,预计15年后将攀升至900亿英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