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血管内影像引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血栓负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

The Clinical Impact of Intravascular Imaging-Guid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igh Thrombus Burden -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韩国英语医学研究
新闻源:unknown
2025-09-05 00:38:21阅读时长2分钟729字
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内影像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性死亡卒中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血栓

内容摘要

本研究利用韩国国家多中心前瞻性KAMIR-NIH和KAMIR-V注册数据,首次系统评估血管内影像(IVI)引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血栓负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影响。研究显示,接受IVI引导PCI的患者相较传统血管造影引导PCI组,在3年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12.9% vs 16.3%),全因死亡风险下降35%,心脏性死亡风险降低35%,且未增加卒中风险。该成果为高血栓负担AMI患者的精准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研究亮点

• 本研究首次基于全国性多中心前瞻性注册数据,系统评估血管内影像(IVI)引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血栓负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影响。

• IVI引导PCI可降低高血栓负担AMI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脏性死亡风险,且不增加卒中风险。

• 基于潜在生存获益,建议高血栓负担AMI患者优先考虑IVI引导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

摘要

尽管已有研究证实血管内影像(IVI)引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较传统血管造影引导的临床获益,但针对高血栓负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改善证据仍有限。本研究通过韩国国家急性心肌梗死注册-国立卫生研究院(KAMIR-NIH)和KAMIR-V数据库,评估IVI引导PCI对高血栓负担AMI患者的预后影响。共纳入4,074例接受血栓抽吸治疗且TIMI血栓分级4-5级的AMI患者,其中892例(21.9%)接受IVI引导PCI,3,182例(78.1%)接受血管造影引导PCI。主要终点为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支架血栓的复合终点)。次要有效性终点为心脏性死亡,安全性终点为卒中。中位随访3年期间,IVI引导PCI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血管造影引导组(12.9% vs 16.3%;校正风险比0.80;95% CI 0.65-0.98;P=0.035),主要源于全因死亡率下降(5.7% vs 10.0%;校正风险比0.65;95% CI 0.48-0.89;P=0.007)。IVI引导PCI组心脏性死亡风险同样较低(3.8% vs 7.0%;校正风险比0.65;95% CI 0.44-0.95;P=0.025)。组间卒中风险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探索性分析,证实IVI引导PCI可降低高血栓负担AMI患者MACE和心脏性死亡风险。

关键词

  1. 急性心肌梗死
  2. 高血栓负担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4. 血管内影像
  5.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