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若黑色素干细胞(McSCs)在毛囊中持续滞留,可能是白发形成的关键原因。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古德曼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的研究显示,McSCs在正常情况下可于毛囊不同腔室间自由移动。当这些细胞在毛囊发育过程中往返迁移时,能够逐步成熟并获取再生色素所需的蛋白质。但当McSCs滞留于毛囊膨大部时,便无法返回生发区接受WNT蛋白信号刺激,导致色素细胞再生机制失效。
"黑色素干细胞失去这种动态适应能力,可能是头发变灰的根源。"该研究主要负责人、纽约大学皮肤科与细胞生物学教授Mayumi Ito表示。研究团队通过小鼠模型观察到,可移动的McSCs能持续产生色素,但随着毛发再生周期增加,滞留细胞占比逐渐升高。在某些观察节点,膨大部中滞留的McSCs数量达到总量的50%。
纽约大学皮肤生物学研究中心博士后Qi Sun指出,这项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毛发着色机制的基本认知,更揭示了人体可能同样存在McSCs滞留现象。这意味着通过干预让卡住的干细胞重新移动,或许能开发出逆转或预防白发的新疗法。
研究特别强调,McSCs与毛发生长细胞属于不同系统,因此即使色素生成功能丧失,头发仍可继续生长。虽然压力已被证实与白发相关,但哈佛大学的独立研究显示,这主要是因为压力加速了毛囊老化周期。
目前研究团队正致力于探索激活滞留McSCs移动性的新方法。当这些细胞恢复运动能力后,将重新启动色素生成过程,这或许意味着白发问题的终结。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