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罕见基因变体ABCA7如何促进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研究显示,该基因的异常版本会破坏神经元脂质代谢和细胞膜功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及β-淀粉样蛋白异常积累,而补充胆碱前体可有效逆转这些病理变化。
细胞膜功能障碍引发神经元应激
研究发现,ABCA7基因突变会干扰磷脂酰胆碱代谢,导致神经元膜结构硬化及线粒体膜电位异常。这种脂质代谢紊乱使神经元过度兴奋并进入应激状态,引发DNA损伤和氧化应激——这三种细胞机制共同加速神经退行性病变。携带该基因变体的患者脑组织样本显示,与脂质代谢、DNA损伤修复及氧化磷酸化相关的基因簇出现显著表达失调。
胆碱治疗的突破性效果
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构建的神经元模型和3D类器官实验,研究人员证实:使用CDP-胆碱治疗可重建磷脂酰胆碱合成通路,使线粒体膜电位恢复正常,将β-淀粉样蛋白水平降至基准值,并缓解神经元过度兴奋。该疗法在ABCA7突变和APOE4基因模型中均展现疗效,表明脂质稳态调节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具有普适意义。
从罕见突变到普遍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在更常见的ABCA7变异体(人群中18%携带)中同样观察到脂质代谢异常,提示该机制可能影响远超预期的人群。这项发现不仅为遗传性高风险群体提供干预方向,也为开发针对脂质代谢的阿尔茨海默病通用疗法奠定基础。
研究通讯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皮考尔学习与记忆研究所所长Li-Huei Tsai指出:"从APOE4到ABCA7,我们系统性揭示了脂质稳态失衡如何驱动阿尔茨海默病理进程,并证明通过膳食补充胆碱等营养干预手段可能有效预防疾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