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于教育水平和保险覆盖的差异,黑人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时间比白人患者早近14年。数据显示,黑人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而白人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73.6岁。
芝加哥西北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美713家医院42000余名患者健康记录的追踪分析,揭示了不同种族在心力衰竭发病时间上的"显著差异"。研究负责人、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心脏病学研究副教授黄晓宁指出,这种差距在黑人患者群体中尤为明显。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危及生命的状况,可能在心脏病发作后发生。据研究背景资料,目前全美已有超600万人确诊此症。本次研究追踪了2016至2019年间接受治疗的患者数据,显示种族因素导致显著的发病时间差异。
黄晓宁表示,社会与医疗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这种差距。"我们的研究表明,保险状况、区域教育和经济机会等社会风险因素起到关键作用。这些因素往往在人们出现心脏问题前,就已限制了其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途径并影响健康状况。"
研究团队强调,缩小这一差距需要全社会的系统性改变。"提高公众意识是推动政策改革的第一步,这些政策应保障所有人获得教育机会、经济支持、健康食品、可负担的优质医疗服务,以及免受歧视的环境,这样才能避免个人的邮政编码或种族背景决定其心脏健康风险。"
在政策调整的同时,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加强预防措施。黄晓宁建议:"需要针对特定社区提前开展预防工作,更早筛查风险因素,同时配备社会工作者帮助患者获取医疗之外的社会资源。"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