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为高风险患者在出院后立即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虚拟过渡护理诊所,显著降低了医院再入院率。
这项发表于2025年9月23日《JMIR医学信息学》网络版的研究显示,虚拟过渡护理诊所患者的30天再入院率为14.9%,而基准对照组为20.1%。
"通过虚拟过渡护理诊所,我们能为患者提供恰到好处的护理——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该研究主要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医学教授莎拉·霍曼博士表示,"虚拟会诊的便捷性使我们能更高效地触达患者。"
全美范围内,医院再入院问题给患者、医疗提供方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年均成本约170亿美元。为应对此挑战,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健康中心的医师团队与管理层于2021年启动虚拟诊所项目,为出院患者提供临床管理和专科护理导航支持。
该虚拟过渡护理诊所由12名医院医师、2名医助、1名药剂师及按需口译服务支持。当患者面临技术障碍时,会诊可转为电话形式。研究期间,标准化交接信息会同步至患者初级保健医生及专科医生,内容涵盖住院原因、随访建议和时间安排。若患者出院后出现异常,虚拟团队将紧急联系其初级保健医生以加速面诊安排。
"远程医疗初期曾担忧会加剧健康不平等,但我们的研究显示恰恰相反——虚拟诊所更有效地触达了患者群体。"霍曼博士补充道,她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健康中心乔安与欧文·雅各布斯健康创新中心的医院医师及附属教员,"例如,许多患者缺乏交通工具进行面诊随访,常因此完全跳过复诊,导致再入院风险升高。对于无法使用视频会诊的患者,我们协调电话服务替代。总体随访失约率低于5%。"
霍曼指出,该诊所重点解决重症监护环境中的三大核心问题:药物可及性与供应、患者及照护者对护理计划的理解度,以及与初级/专科护理项目的有效衔接。
"我们的目标是固化医院团队与初级保健之间的护理链条,为出院后这段敏感期提供快速支持。"霍曼强调,"结果表明,患者居家康复期间预后改善,同时医院腾出资源救治下一位危重患者。"
虚拟过渡护理诊所及相关研究涵盖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9月17日期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健康中心收治的25000余名患者,其中2314人接受虚拟诊所服务,23129人作为基准组接受常规随访。通常患者出院后需2-4周才能面见初级保健医生,而该诊所使中高风险患者在出院1周内即获随访。
"我们为每位患者提供出院后的单次虚拟会诊,全力规避风险。"霍曼补充道。研究采用LACE+指数识别高再入院风险患者,该指标综合考量住院时长(Length)、入院严重程度(Acuity)、合并症(Comorbidity)及急诊就诊次数(Emergency visits),并纳入基础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
"LACE+的应用凸显了数据驱动与患者中心策略对改善预后的关键作用。"霍曼表示,"该工具帮助我们精准定位受益人群,优化护理转诊并减少可避免的医院就诊。"
研究共同作者包括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健康中心的米拉·克维亚特科夫斯基、爱德华·卡斯蒂略、帕特里夏·梅森特、查德·范登伯格、约翰·贝尔和克里斯托弗·朗赫斯特。目前虚拟过渡护理诊所仍在运行,服务范围覆盖希尔克雷斯特医疗中心和雅各布斯医疗中心,并计划近期扩展至东院区医疗中心。
霍曼总结道:"随着医疗系统致力于改善人群健康、提升诊疗体验、降低成本及促进健康公平,该模式的成果前景广阔。"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