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利拉鲁肽相比,通过规律运动维持体重似乎能减少肥胖成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潜在原因。
这项针对无糖尿病的肥胖成年人的研究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进行,并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9月15-19日)上发表。
"我们的研究发现表明,规律运动对于帮助肥胖人群在大幅减重后获得完整的心血管益处至关重要。"
哥本哈根大学研究首席作者拉斯穆斯·桑兹达尔博士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起源于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慢性疾病,其中炎症和脂肪沉积导致动脉硬化和狭窄。随着时间推移,斑块可能破裂,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肥胖会导致慢性低度炎症,这可能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一种血管无法充分收缩和放松的状况)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运动和GLP-1受体激动剂都已被证明可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如心力衰竭和心脏病发作)风险,但人们对它们在体重维持期间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知之甚少。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点,丹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涉及215名无糖尿病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肥胖成年人(年龄18-65岁;63%为女性;BMI 32-43 kg/m²)。
最初,参与者被要求遵循每日800千卡的低热量饮食(剑桥体重计划)8周。195名体重至少减轻5%的参与者(平均减重12%/13.1公斤)被随机分配到四种体重维持策略之一,持续1年:中等至高强度运动每周150分钟加安慰剂;每日3.0毫克利拉鲁肽治疗;每周150分钟运动与利拉鲁肽联合;或安慰剂。
在低热量饮食开始时、体重维持期开始时和一年后,测量了炎症生物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内皮功能生物标志物(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粘附分子[VCAM-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血液水平。参与者还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测量内膜中层厚度[cIMT]。
在为期1年的体重维持期后,运动参与者和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参与者都维持了体重减轻。
然而,研究发现,与不运动的参与者相比,遵循运动计划的参与者(无论是否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较低(IL-6平均水平低21%,IFN-γ水平低27%)。
与不运动的参与者相比,运动还对内皮功能生物标志物产生了有利影响(VCAM-1平均下降6%,ICAM-1下降8%,tPA下降12%),并减少了颈动脉厚度(平均-0.024毫米)。
有趣的是,在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参与者与未服用该药物的参与者之间,在炎症或内皮功能生物标志物或颈动脉厚度方面没有发现差异。
桑兹达尔博士表示:"规律运动似乎对试图维持体重减轻的人群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保护作用。由于运动和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在保持体重减轻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似乎运动在以与体重无关的方式减轻心血管风险因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动以多种方式有益健康,包括改善身体成分和提高心肺适能。这些益处共同促进了心代谢健康的改善。
哥本哈根大学通讯作者西格妮·索伦森·托雷科夫教授表示:"我们研究发现最重要的信息是,对于试图维持体重减轻的人来说,运动对改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鉴于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成本,这些发现强调了规律运动作为体重管理和心脏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
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样本量小,以及在试验支持之外的真实生活条件下执行结构化运动计划可能会降低个人依从性。研究人员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调查坚持运动与更新的GLP-1受体激动剂在超过一年的治疗期的联合效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