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研究人员成功揭示了植物如何生产米特拉菲林(mitraphylline)——一种可能用于对抗癌症的稀有天然化合物。
米特拉菲林属于植物分子中的一个小类群,称为螺[口恶]吲哚生物碱(spirooxindole alkaloids)。这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扭曲"环状结构,以其显著的生物活性著称,例如对抗肿瘤和炎症的作用。尽管前景广阔,植物合成螺[口恶]吲哚生物碱的分子过程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2023年情况出现转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欧文·K·巴伯理学院的邓秋水(Thu-Thuy Dang)博士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一种植物酶,能够将分子扭曲成螺环结构。邓秋水博士表示:"这类似于找到了生产线中的缺失环节。它解答了自然界如何构建这些复杂分子的长期疑问,并为我们提供了复制该过程的新方法。"邓秋水博士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校长自然产物生物技术研究主席。
在此突破基础上,博士生阮端安(Tuan-Anh Nguyen)领导团队鉴定出一对关键酶:一种负责建立分子的三维构型,另一种则将其扭曲为米特拉菲林结构。
天然化合物在植物中通常含量极低,使其在实验室中难以或成本高昂地复制。米特拉菲林正是典型例子:它仅微量存在于钩藤属(Mitragyna,即卡痛树)和帽柱木属(Uncaria,即猫爪藤)等热带树木中,这些植物属于咖啡科。通过鉴定构建和塑造米特拉菲林的酶,研究人员现已获得可持续生产该化合物及相关物质的科学路径。
阮端安表示:"这一发现使我们能够通过绿色化学方法获取具有巨大药用价值的化合物。这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研究环境的成果,学生与教师紧密合作解决具有全球影响的问题。作为揭示螺[口恶]吲哚化合物背后酶机制的团队一员,我感到无比振奋。该校的指导与支持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我期待在加拿大继续成长发展为研究人员。"
该项目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邓秋水实验室与佛罗里达大学Satya Nadakuduti博士团队合作的成果。研究获得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国际联盟合作计划、加拿大创新基金会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迈克尔·史密斯健康研究学者计划的支持,美国农业部国家粮食与农业研究所也提供了资助。
邓秋水博士表示:"我们为这一源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的发现深感自豪。植物是卓越的天然化学家。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调整它们的分子工具,以创造更广泛的治疗性化合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