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朱斯图斯·奥卡里在工作时接到的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他和家人的生活轨迹。当时他被告知,前往基西的的妻子珍妮特·尼亚博克突然晕倒且失去反应。而身在300多公里外内罗毕的他,不得不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
"在医院检查发现是脑部供血异常,她当时接受了药物治疗,"奥卡里回忆道。最初六个月家人以为病情得到控制,直到尼亚博克在基西再次突发中风。
"我立即请假赶过去,到医院时她已经无法自主行动。CT扫描后医生确诊为中风,她的面部偏斜、视线无法聚焦,必须站在特定角度才能看清。"这位丈夫描述道。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基西教学转诊医院遭遇医生罢工后,他们被迫转院,但私立医院也因患者爆满难获妥善救治。"最后通过保险转诊到内罗毕专科医院,住院一周才稳定下来。"
尼亚博克在手指恢复活动能力后出院,但需持续物理治疗。"出院时她想坐轮椅,但物理治疗师强调这会延缓恢复,"奥卡里说。从完全独立到事事依赖他人,这种落差让患者心理备受煎熬:"我连起身、进食、洗澡都要人帮忙,感觉自己是个负担。"
但康复历程中每个微小进步都成为重要里程碑:"第一次独立行走时激动得超乎预期,能自己洗澡更是巨大的成就。"
追溯病史,尼亚博克早在2016年就出现中风前兆:头痛、耳鸣、间歇性视力模糊及手掌瘙痒。医学解释显示,神经性瘙痒可能是中风引起的神经通路受损表现。尽管被误导寻求巫医治疗,但作为基督徒的他们选择遵循现代医学指导。
肯雅塔国家医院护士简·卡胡霍指出,中风本质是脑供血中断导致的神经细胞缺氧损伤。两种主要类型中,缺血性中风因血管堵塞引发,出血性中风则源自血管破裂。前者可用溶栓药物治疗,后者需手术修复。
神经科医生基诺蒂强调黄金四小时急救窗口:"在此期间使用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或机械取栓装置清除血栓,能显著改善预后。"物理治疗师旺吉库建议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24-48小时内启动康复训练,通过肌肉强化和重复性动作重建神经通路。
营养师克莱德指出防控要点:"减少加工食盐、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增加富含ω-3的健康油脂。多吃维生素C、E、K含量高的抗氧化水果,配合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能有效控制血压和胆固醇。"全谷物食品因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这场与中风的抗争揭示了及时救治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康复医学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正如尼亚博克的故事所示,从急性救治到心理重建,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指导与家庭支持的共同作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