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儿颅内出血?
婴儿颅内出血(又称脑出血)是一种从轻微到极严重的出生损伤。其成因包括围产期缺氧(分娩过程中或临近分娩时氧气供应不足)或产伤(婴儿头部受到过度机械性外力造成的损伤)。
在许多病例中,这些并发症源于医疗过失。尽早诊断颅内出血以提供治疗并限制损伤程度至关重要。
脑出血类型
脑出血类型多样,包括颅内(脑内)和颅外(脑外)出血。
颅内出血
- 出血性中风:当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时发生。这会剥夺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可能造成压力积聚、刺激、肿胀,并可能导致新生儿脑损伤。出血性中风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 脑内出血:又称脑实质出血,这种出血类型特征为脑内血管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征为蛛网膜下腔(覆盖大脑的两层膜之间区域)出血。
- 脑室内出血(IVH):一种严重的颅内出血类型,当大脑脑室系统(脑脊液产生区域)出血时发生。通常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因其脑内血管未完全发育,比足月儿更脆弱。缺氧和产伤也可能引发脑室内出血。
- 硬膜下出血或硬膜下血肿:当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间隙一个或多个血管破裂时发生。这些破裂通常由创伤(如产伤)引起。
颅外出血
- 头颅血肿:婴儿头皮肿胀可能导致出血。通常发生在婴儿头部经过产道时间过长或使用真空吸引助产时。
- 头颅血肿(cephalhematoma):特征为颅骨与其覆盖层之间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婴儿头部凸起肿块,常由产钳或真空吸引器导致。虽然通常可自愈,但需要医疗专业人员密切监测,有时需治疗贫血和黄疸等并发症。
- 帽状腱膜下血肿:当血液在腱膜与颅骨骨膜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积聚时发生。
颅内出血的体征和症状
婴儿脑出血的症状因出血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包括:
- 嗜睡
- 新生儿癫痫发作
- 呼吸暂停
- 喂养困难
- 易激惹
- 前囟门隆起(软点)
- 浅表或费力呼吸
- 肌张力异常
- 意识状态改变
颅内出血的风险因素和病因
常见风险因素和病因包括:
- 巨大儿:胎儿体型大于妊娠期平均值,可能使阴道分娩危险。
- 头盆不称(CPD):胎儿头部过大和/或母亲骨盆过小导致的产道不匹配。
- 异常胎位:臀位、面先露或额先露分娩。
- 产程延长导致的创伤
- 血压异常变化
- 血液疾病,如维生素K缺乏或血友病
-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娩时或临近分娩时供血供氧减少导致的危重脑损伤。血流不足导致细胞死亡和血管壁破裂出血。
若发现颅内出血风险因素,医务人员必须密切监测胎儿窘迫迹象并与产妇讨论剖宫产可能性。若发生胎儿窘迫且常规分娩方法失败,需实施紧急剖宫产以降低颅内出血风险。此外,分娩过程中的医疗干预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头部和脑部严重创伤:
- 产钳和真空吸引器:不当使用此类器械是文献证实的颅内出血诱因。
- 分娩技术:过度扭转或牵拉婴儿头部、创伤性臀位分娩可能导致严重颅内出血。
此外,早产儿因血管脆弱更易发生颅内出血。因此,医务人员应采取所有安全措施预防早产并安全接生早产儿。
颅内出血的诊断
若医务人员发现颅内出血迹象或怀疑出血,需进行脑影像学检查确认颅内出血:
- MRI:通过磁波生成脑部图像。
- CT扫描:通过计算机软件和X射线创建婴儿脑部结构图像。
偶尔会进行超声波检查和脑脊液检测。
婴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某些类型可能需要神经外科干预。预后取决于出血严重程度和位置。部分婴儿经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
更严重的出血可能导致认知和身体功能障碍,如发育迟缓、学习障碍和脑性瘫痪(CP)。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越早发现脑出血,治疗和康复干预越早开始。
颅内出血的长期影响
研究证实婴儿脑出血可能导致长期认知和行为障碍。一项8岁儿童研究显示,婴儿期经历脑室内出血(IVH)的儿童在神经学、行为学、学业和认知评估中表现更差。
这些儿童听力损伤和脑瘫发生率更高,智商、日常生活技能和数学阅读测试成绩更低。长期预后取决于出血严重程度及其治疗管理。
【全文结束】